中新經緯4月14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14日消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制定《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其中明確,科學制定本地區現役機組改造升級、新建機組建設運行與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工作方案,建立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儲備項目庫并滾動更新;支持符合條件的燃煤發電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
《實施方案》提出,完善煤電技術指標體系。
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圍繞清潔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調節、智能運行等方向進一步深化拓展煤電技術指標體系,指導現役機組改造升級、新建機組建設運行和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
(一)深度調峰技術要求。根據機組類型、煤質特性、供熱類型等區別,現役機組最小發電出力達到25%—40%額定負荷。新建燃用煙煤的煤粉爐機組在純凝工況下力爭達到25%或更低,根據煤質特性、爐型差異適當調整最小技術出力值。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最小發電出力達到20%額定負荷以下。機組在實現上述深度調峰能力的同時,盡可能通過自身調節或輔助調節方式兼顧一次調頻性能。
(二)負荷變化速率技術要求。根據機組類型、負荷區間等區別,現役機組負荷變化速率達到0.8%—2.5%額定功率/分鐘。新建燃用煙煤的煤粉爐機組50%及以上、30%—50%負荷力爭分別達到2.2%、1%額定功率/分鐘,根據機組煤質特性、爐型差異可適當放寬負荷變化速率要求。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負荷變化速率在50%及以上、30%—50%負荷區間分別達到4%、2%額定負荷/分鐘。
(三)啟停調峰技術要求。鼓勵具備條件的現役機組、新建機組通過實施適應性改造或針對性設計制造,具備安全可靠啟停調峰能力,循環流化床鍋爐積極采用壓火調峰。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需具備安全可靠啟停調峰能力。
(四)寬負荷高效技術要求。現役機組年均運行供電煤耗、新建機組設計工況供電煤耗應滿足燃煤發電機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258)的相關要求。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采用超超臨界、濕冷機組的,設計工況供電煤耗不高于270克/千瓦時,其它機型爐型、冷卻方式可適當增加修正值,原則上應達到同類機組先進煤耗水平。現役機組、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純凝工況下30%負荷相比額定負荷的供電煤耗增幅原則上分別不高于25%、15%,新建機組力爭控制在20%以內,現役機組、新建機組根據煤質特性、爐型差異、冷卻方式、海拔差異等條件可適當放寬。
(五)安全可靠技術要求。現役機組、新建機組保供期申報出力達標率不低于98%,保供期非計劃停運次數不高于0.3次/臺年。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保供期申報出力達標率不低于99%,保供期非計劃停機次數不高于0.3次/臺年。
(六)清潔降碳技術要求。新建機組應預留低碳化改造條件,鼓勵具備條件的實施低碳化建設。積極推進現役機組實施低碳化改造。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采用降碳措施后,度電碳排放水平應較2024年同類型機組降低10%—20%,鼓勵進一步提高碳減排水平。
(七)智能運行技術要求。現役機組通過改造實現干濕態轉換點以上負荷調節自動控制,無人工干預完成AGC指令占比不低于90%。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應實現全負荷工況(含干濕態轉換點及以下)負荷調節自動控制,無人工干預完成AGC指令占比不低于95%。新建機組鼓勵進一步達到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技術標準。
《實施方案》提出,組織開展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工作。
在全面總結評估“三改聯動”工作成效和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推動一批現役機組改造升級,力爭全面提升新建機組指標水平,積極有序開展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到2027年,在難以滿足電網快速調節需求的地區,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快速變負荷能力的煤電機組;在調峰有缺額的地區,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深度調峰能力和寬負荷高效調節能力的煤電機組;結合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推動開展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鼓勵各地、各發電企業落地見效一批兼備上述能力的煤電機組。
(八)分省制定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全面總結評估本地區現役機組“三改聯動”實施成效,具備實施條件的,統籌考慮電力系統需求、煤電機組條件和企業經營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本地區現役機組改造升級、新建機組建設運行和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的時序、范圍、目標等,科學制定本地區現役機組改造升級、新建機組建設運行與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工作方案,建立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儲備項目庫并滾動更新。原則上,實施改造升級的現役機組主機設備剩余壽命應在10年以上。國家能源局組織對上報的工作方案進行評估把關,指導相關地區有序推進煤電升級工作。
(九)鼓勵現役機組改造升級。對照現役機組改造升級指標要求,鼓勵重點對已經實施“三改聯動”的現役機組進行改造升級,應滿足安全可靠指標要求,達到高效調節指標要求,并適當兼顧智能運行指標要求。鼓勵具備條件的現役機組實施低碳化改造。
(十)升級新建機組指標水平。新建機組設計應滿足《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標準》(GB50660)的相關要求,鼓勵新核準的煤電機組參考執行本實施方案中對新建機組的技術要求。
(十一)探索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對照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指標要求,在滿足安全可靠指標、適當兼顧智能運行指標要求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現役機組和新建機組探索針對清潔降碳、高效調節兩類指標分別開展示范,鼓勵開展同時滿足上述兩類指標的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
(十二)推進先進創新技術應用。積極開展主輔機裝備技術創新,優化鍋爐燃燒組織和傳熱控制調節,改善通流降低汽輪機低負荷熱耗,提升機組高效調節技術水平。因地制宜采用零碳低碳燃料摻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煤電與新能源耦合等技術,提升機組清潔降碳技術水平。加大煤電深度調峰和快速變負荷智能控制技術創新攻關和工程應用力度,積極集成應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機組智能運行技術水平。
《實施方案》提出,促進產學研用全鏈條協同聯動。
充分調動產學研用全鏈條優勢資源協同開展集中攻關,加快技術研發和應用進度,開展重大關鍵技術裝備應用和示范工程建設,盡快取得突破性成果。
(十三)發揮發電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電企業要結合各地區和本企業實際,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協作,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實施現役機組改造升級、新建機組指標水平提升與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
(十四)升級技術裝備研發制造體系。裝備制造企業要結合新一代煤電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大新一代煤電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力度,提升技術裝備制造能力,通過集中攻關解決技術裝備體系中的關鍵問題,夯實新一代煤電裝備供應基礎。
(十五)加強理論創新與技術研發。高校、研究機構應加強新一代煤電技術基礎理論研究,深入分析新形勢下影響煤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因素,加強煤電機組靈活調節能力提升和低碳化改造建設技術的研究力度,集中攻關一批具有規模化推廣潛力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
(十六)統籌銜接完善標準體系。做好煤電機組改造建設的系統集成優化和裝備設計制造工作,加快《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標準》(GB50660)修訂,標準印發實施后作為新建機組的設計依據。
(十七)探索搭建新一代煤電創新發展協作平臺。圍繞新一代煤電發展,在技術研發、研究咨詢、設計優化、裝備制造等領域形成合力,推動產業鏈不同環節主體協同合作,定期組織技術研討交流和成效評估等工作。
《實施方案》要求,加強完善支持政策。
(十八)加大改造建設支持力度。支持符合“兩新”等條件的煤電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建設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燃煤發電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暢通“投融管退”渠道,促進投資良性循環。
(十九)加強新一代煤電規劃建設支持力度。對于新建的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項目,所需煤電規模由國家能源局在國家依據總量控制制定的煤電規劃建設規模內優先安排。支持現役煤電改造升級機組、新建機組和新一代煤電試點示范機組與新能源實施聯營,鼓勵聯營的新能源項目優先并網。
(二十)統籌優化機組運行調度。優化電力系統調節資源調度原則,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發改能源〔2024〕1803號)相銜接,科學合理用好各類調節資源。
(二十一)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完善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和煤電容量電價機制,合理體現煤電機組高效調節價值和環境價值。(中新經緯APP)
【編輯: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