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經緯6月19日電 (張澍楠)“醬油茅”海天味業又敲鐘了,成首家A+H調味品公司。
近4000億港元爭“打醬油”
繼暗盤表現活躍后,19日港股盤初,海天味業一度漲近5%,隨后股價下挫一度破發,當天收漲0.55%,每股36.5港元,最低36.05港元/股。A股市場看,截至收盤,海天味業跌3.83%,每股報38.69元。
富途交易平臺數據顯示,海天味業暗盤最高40.95港元,收報37.7港元,較上市價高出3.9%,成交941萬股,涉及資金3.63億港元。若不計手續費,每手100股,賬面盈利140港元。
6月16日,海天味業港股IPO認購結束,孖展認購金額高達近4000億港元,較公開發售起始集資額5.73億港元超購約695倍。
根據發售方案,海天味業此次招股最高發售價定為每股H股36.3港元,發行2.63億股H股。其中,國際發售2.47億股H股,約占發售股份總數的94%;香港公開發售1579.43萬股H股。
此前國際發售中,海天味業引入8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旗下HHLRA、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紅杉資本HSG Growth等知名機構,合計認購近47億港元股份,成為繼寧德時代、美的集團港股IPO后,基石投資者認購規模第三大港股IPO項目。
海天味業此前表示,公司H股上市旨在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業績回暖
海天味業前身可以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佛山古醬園”,由25家古醬園合并重組而成。1955年公私合營成立“海天醬油廠”,1994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2014年在上交所上市。
公司主要品類包括醬油、蠔油、調味醬、特色調味品及其他,涵蓋超1000 SKU。
業績方面,Wind數據顯示,海天味業2014年A股上市至2021年,公司營收從98.17億元增長至250.04億元,歸母凈利潤從20.90億元增至66.71億元。
2022年10月,海天味業卷入“醬油添加劑雙標”風波,當年公司出現上市以來首次歸母凈利潤下滑。2023年,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雙降。
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營收同比增2.42%,歸母凈利潤同比降7.09%。2023年,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10%、9.21%。
同期,公司股價大幅縮水。自2021年1月達到120元/股左右的高位后,海天味業股價一路走低,直至2024年1月觸底,低至31.78元/股,跌去七成。
2024年,海天味業業績回暖,實現營收269.01億元,同比上升9.53%;歸母凈利潤為63.44億元,同比上升12.75%。但相較2022年,公司醬油產品銷量增超6萬噸,醬油產品營收則降1億元。
2025年一季度,海天味業實現營收83.15億元,同比增長8.08%;歸母凈利潤22.02億元,同比增長14.77%。
“出海”布局
海天味業此次赴港IPO期間,多家A股上市公司計劃或已經在港二次上市。如,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已在港上市,牧原股份、三一重工、晶澳科技、賽力斯等則已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A股扎堆涌向港股,一是通過融資獲得寶貴的資本,為公司發展助力;二是為了“出海”,擴大國際影響力,推動公司業務在海外的發展。

公告截圖
海天味業赴港上市招股書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稱,美國、歐洲、中國是全球調味品市場中規模較大的,2024年市場規模分別達到5341億元、5194億元和4981億元。2024年至2029年,東南亞和拉美市場預計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增速最快,復合年增長率分別達到9.1%和7.8%。
招股書中,海天味業明確了自己的“出海”路徑——本地化經營。海天味業表示,計劃加快本土化渠道建設與本土化營銷團隊建設,提高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Wind數據顯示,海天味業本次募資總額超百億港元。募資用途中有一項提到“擬用于通過建立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銷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應鏈能力”,包括設立當地銷售辦事處及本土化供應鏈,在海外市場建立生產基地等。
2025年至2027年、2026年至2028年,海天味業分別計劃在東南亞、歐洲設立區域辦公室并建立一支本地化銷售團隊。2025年、2028年,公司計劃拓展本地化供應鏈及建立生產基地,并提高原材料及包裝材料的當地采購比例。此外,公司亦計劃選擇性地收購本地品牌等。(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編輯:熊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