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22日電 題:在城市更新中應著力盤活在地實體商業
作者 何建華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原副院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9萬億元,同比增長3.5%,14億多人口的消費大市場潛力巨大。筆者認為,要進一步全方位擴大內需,強力提升消費市場的潛能動力,要在大規模城市更新中切實盤活線下在地實體商業,使傳統的“逛商店”線下購物成為提振消費的新增長點。
以上海為例,依據近期發布的《上海市商圈能級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上海商業建筑總面積將控制在1億平方米以內,并完成商業設施城市更新300萬平方米以上,基本形成一個布局協調、規模合理、功能健全、充滿活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商業體系。支撐如此龐大的實體商業體系運營,無疑需要切實提升百姓消費的能級,激發“煙火氣”——即通過城市更新不斷盤活在地實體商業,營造生活氣息和現代活力兼具的場景,讓老百姓在柴米油鹽中實現高品質生活的詩意與美好。
具體路徑方面,筆者認為,一是應當科學規劃、提質增效,整體提升實體商業設施的能級,形成融合都市產業和復合多元消費于一體的商圈;二是應當順應大眾消費需求的變化與文旅商體融合創新的趨勢,以文旅引流激發城市新活力,用創新場景變流量為增量,挖掘內需潛力提升消費信心;三是結合一些城市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惠民舉措,在實體商業設施內配置教育、文化、醫療、養老、休閑及就業創業等各類服務功能和空間場所,實現多元一體的轉型提升。(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