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23日電 題:服務業在體育產業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作者 馬天平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商學院副教授
2025年是《“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的目標年,規劃中,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
2024年,中國體育產業在宏觀經濟中的總量表現突出,2014年產業總規模為10000多億元,如今已經增長至接近40000億元。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GDP中的占比也進一步提升。
預計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體育制造業與體育服務業將更加并重。
中國體育產業自2014年以來一直是制造業為重,但是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從制造業走向多元化發展,尤其是體育服務業的占比持續提升。如果考慮體育對旅游經濟、文化經濟、健康經濟、娛樂經濟、養老經濟、教培經濟等全方位的直接價值與間接的“引流”和“催化劑”價值,體育服務業總規模超過了20000多億元,這已經不是早年不足0.5萬億元、體育制造業占大比例的結構。
這種制造業與服務業并行發展的格局,更本質地反映了體育 “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的核心價值作用。“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作為體育內部的核心產業,相比體育制造業,對宏觀經濟能夠產生更強、更深的拉動作用,具有更強的經濟乘數效應。預計2025年我國體育服務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
之所以中國體育產業的總量與結構均能得到高質量發展,主要是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在持續擴容:
一是消費性別的擴容,女性運動健身等體育消費增速超過了男性;二是消費年齡的擴容,消費者的年齡層次在變廣,從年輕的25-45歲,擴展至10-65歲;三是區域的擴容,中國體育消費區域城市分布更廣,從東部沿海地區的室內場地,已經擴容至東北、西北地區,這些地區體育消費金額增速在“村超足球”“跨城騎行”“戶外旅行”等帶動下,并不落后于沿海區域;四是城鄉的擴容,體育消費不再局限于“北上廣深”大城市,中國的縣級城市以及縣域農村地區,體育消費增速也較快。
預計2025年,在體育產品進一步豐富、體育旅游日益多樣、體育賽事更加高頻、體育健身更被追求的情形下,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的擴容將進一步多方位、多層次展開。
結合滾滾向前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科技創新也將為2025年的體育產業發展,開辟更多全新的運營場景和嶄新的盈利模式,健身健康管理將更加數據化,體育場館運營將更加精細化,賽事經濟效益也將更加多元化。(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