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20日電 題:LPR連續4個月未調,自律機制有望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 溫彬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1%,5年期以上LPR為3.6%。這是LPR連續第4個月維持不變。
年初以來,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之下,市場對于降準降息的預期不斷落空,央行保持定力,政策利率延續持穩,使得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未發生變化。
政策保持定力,主要源于當前央行對于穩定匯率、防范利率風險和資金空轉的訴求增強,同時基本面向好,也提供了基礎條件。
當前存在美國關稅政策、美國通脹升溫以及降息預期繼續回撤給人民幣匯率帶來壓力等挑戰。而1月以來央行穩匯率措施頻出,上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香港合計發行1200億元央票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5上調至1.75,指導市場機構不得推波助瀾加劇順周期行為等。近期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于匯率的措辭,強調“三個堅決”(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并提出“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管理”,體現出當前穩匯率的決心。
同時,為防范潛在利率風險,今年以來,央行除了在春節前夕釋放流動性呵護跨節,其余時間基本保持了流動性回籠狀態,并暫停公開市場國債買賣、再提“防止資金空轉”,逐漸引導市場修正對于“適度寬松”的預期。
此外,基本面向好,使得貨幣短期寬松的必要性、可能性下降。在2024年順利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之后,今年1月的信貸、社融數據均創歷史新高,超出市場預期。為此,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對當前國內經濟的描述出現一定變化,整體更加積極;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亞洲金融論壇開幕式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研討會的發言也均提到,2024年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后,有效提振社會信心、經濟明顯回升。
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新增“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的表述,意味著在當前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內部政策效果觀察期的環境下,貨幣調控“相機抉擇”的特征將更加突出,兼顧經濟增長、通脹回升、匯率穩定和金融穩定多目標平衡。
資產端繼續承壓也對LPR繼續下調形成約束。一方面,年初重定價效應和新發貸款定價未企穩,使得銀行息差繼續承壓。另一方面,資金面緊平衡下,銀行負債成本上行,LPR報價加點下調受限。
往后看資金面或存在一定轉松空間,但關鍵在于多重政策目標下的央行選擇,貨幣寬松節奏的不確定性增加,銀行態度也會相對謹慎。
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下,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替代上季度的“綜合運用7天期逆回購、買斷式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國債買賣等多種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這表明利率、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仍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內。
同時,央行對融資成本的表述由“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轉為“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降”,為實體經濟企業繼續降低實際融資成本的態度更加清晰。
在此情況下,自律機制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央行曾強調“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加強利率政策執行”,推動有效落實各項自律倡議。考慮到2024年以來,叫停手工補息、同業活期存款自律管理等對改善銀行負債成本、穩息差起到重要作用,結合央行對匯率、金融機構穩定性和增長的關注,不排除央行未來在政策利率暫時持穩的情況下,通過自律機制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引導存款利率下行,進而帶動LPR報價利率調整,把握好支持實體經濟和維護金融機構自身健康性的平衡。(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