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產經>>正文

程國強:踐行“大食物觀”孕育食品產業升級機遇

2025-02-25 09:10:19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2月25日電 題:踐行“大食物觀”孕育食品產業升級機遇

  作者 程國強 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

  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明確提出“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筆者看來,踐行大食物觀,要從“吃飽吃好”向“吃好”“營養健康”升級,從以保障糧食供給為主,守好“米袋子”的同時,向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菜籃子”和“油瓶子”的有效供給拓展。這就要求必須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多元化供給分散風險。

  如何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需要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隨著居民收入增長和膳食結構升級,對肉蛋奶、水產品、果蔬等多元化食物的需求持續增加,需要從傳統依賴耕地資源的單一生產模式,轉向對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國土資源拓展,開發木本糧油、林下經濟、深遠海養殖等新型食物資源。如擴大油茶、油橄欖等木本油料種植,可增加國內食用油供給;發展深遠海養殖和“藍色糧倉”,利用海洋資源緩解陸地養殖壓力;推廣林下種養復合模式,可實現“一地多收”。由此將突破傳統農業的空間局限,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開發格局。

  從產業融合路徑看,必須延伸食物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要通過“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等全鏈開發,推動初級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化。如食用菌產業可發展即食食品、保健制品,提高附加值;秸稈養畜和菌渣綜合利用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形成循環經濟。與此同時,要加快建設智慧農業和冷鏈物流體系,確保食物從田間到餐桌的高效流通,減少損耗。

  從科技創新支撐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推動農業從粗放擴張轉向集約高效。如設施農業通過智能溫室、植物工廠等技術實現單位面積產量倍增,生物農業利用合成生物技術開發新型食品;通過種業振興行動聚焦設施蔬菜等特色品種選育,解決“卡脖子”問題;通過深遠海養殖裝備、丘陵山區適用機械的突破,提升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和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合成生物技術、微生物組學等前沿領域的應用,將為開發新型蛋白和功能食品提供技術儲備,促進利用微生物菌體蛋白可替代豆粕等飼料原料,藻類開發可豐富健康食品品類。

  食品產業迎來新機遇

  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構建為食品產業開辟了多個新興賽道,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一是新型食品資源的產業化機遇。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培育發展生物農業,開拓新型食品資源”,這將加快新型食品資源開發的產業化進程。如合成生物技術可生產人造肉、功能糖等產品;藻類開發可衍生出螺旋藻營養片、海藻酸鈉等健康食品原料;在食用菌深加工領域,如香菇多糖提取物用于抗癌藥物,杏鮑菇即食零食開發,均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二是拓展傳統食品提質升級空間。消費端對營養與安全的要求提高、需求升級,將引領和推進食品產業依托技術創新提質增效,滿足新階段的新需求。如將推動有機農業和綠色認證,為生態農產品品牌創造溢價;智慧農業監測系統可實現全程溯源,增強消費者信任;乳制品行業通過規范生產,推動低溫鮮奶、奶酪等高附加值品類發展。

  三是跨界融合催生新業態。如通過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食品產業可結合地域特色開發體驗經濟。比如,草原牧區發展肉制品加工與生態旅游一體化項目;沿海漁港經濟區打造“海鮮加工+觀光”產業鏈等模式,不僅延長價值鏈,還促進一二三產業協同融合發展。

  食品產業將面臨更高要求

  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推進,使食品產業面臨更多挑戰與機遇,尤其是在技術、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持續升級。以下幾點尤為關鍵:

  對質量安全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強化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這要求對新型食品如合成蛋白、微生物制品的工業化生產,要建立全新標準體系和檢測、監管制度,包括細胞培養肉需制定細胞來源、培養基安全性等規范,深海養殖的水產品需加強重金屬和微塑料污染監測等等。

  技術創新的前沿性與應用性融合。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將促進食品加工與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如非熱殺菌技術(如超高壓處理)可保留即食食品的營養成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應用于風味物質分析,助力開發個性化功能食品;推動生物發酵、酶工程等技術突破效率瓶頸,降低新型食品成本,使前沿科技與應用深度融合。

  強化供應鏈管理韌性。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最突出的特征是通過多元供給協同來增強供給的穩定性和韌性,這要求構建食品產業的彈性供應鏈。如要配套建設深遠海養殖,就需要依賴冷鏈物流和應急儲備體系;各類林草湖沙產品,易受天氣、市場等影響,需開發配套的保險和期貨工具,對沖自然和市場風險等,增強供應鏈管理韌性。(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熊思怡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