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房產>>正文

(經濟觀察)中國樓市止跌回穩再迎關鍵政策落地

2025-02-26 07:2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中國樓市止跌回穩再迎關鍵政策落地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中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迎來又一關鍵政策落地。

  廣東省日前披露,當地發行專項債券資金用于收購閑置存量土地,成為中國首個落地該政策的地方。作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重要政策之一,發行專項債用于收購閑置存量土地有助于平衡樓市供需、穩定預期,也有利于緩解開發商的資金壓力。

  去年10月,財政部明確,支持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回收符合條件的閑置存量土地,確有需要的地區也可以用于新增土地儲備項目。

  根據廣東省披露的2025年政府專項債券信息,此次發行總額逾307億元(人民幣,下同)。機構統計,此番專項債發行覆蓋廣東省19個城市、86個項目。記者梳理發現,除汕頭市、興寧市的兩個項目為新增土地儲備外,其余資金全部用于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涉及資金大約為304億元。

  有何影響?

  “房企感受可能最為強烈。”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說。受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影響,部分房企面臨資金壓力,前期獲取的土地無力開發,投資回報時間拉長。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債收購存量閑置土地,將有效促進存量土地的消化和風險出清,有助于改善房地產企業現金流。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地方政府收購存量閑置土地有助于降低庫存,穩定地價,引導預期,從而穩定下游商品房價格和銷售。同時,地方收回地塊后,無論是調整規劃再出讓,還是用作保障性住房或公共用地,都有利于改善供給結構。

  李宇嘉強調,最終效果取決于專項債的發行規模、收儲規模,以及收儲后的用途等。

  為何在廣東率先落地?

  李宇嘉表示,一方面是廣東債務風險較小、財力狀況良好。各省專項債務限額,由財政部根據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等因素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批準后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廣東是2025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地區,而且是全國率先實現隱性債務清零的省份,財力狀況好。

  另一方面,廣東率先發行專項債,也可以通過其杠桿撬動效應,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304億元夠用嗎?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此番用于收購存量土地的專項債發行304億元,占此前廣東公示項目擬收儲總價的約七成。根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2日,廣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2025年度第一批擬使用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項目用地超220宗,擬收儲總價超430億元。

  李宇嘉則認為,此番逾300億元應是第一批專項債,主要是前期各地謀劃申報的、收儲條件較為成熟的閑置、低效土地儲備項目,包括多次流拍、開發商無意愿開發或用途要調整的土地。后續如果限額沒用完,還可能有第二批、第三批。

  收儲價格合理嗎?

  土地收儲價格如何確定?李宇嘉表示,為了確保債務償還,收儲價格根據歷史成本價和市場評估價孰低原則,集體協商確定下浮幅度后確定。因此,多數收購項目出現一定折扣。但如果開發商前期有投入或地價在此期間上漲幅度較大的,可能出現溢價收儲。

  陳文靜指出,此番廣東省各地收儲存量土地的折扣多在九折左右。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廣東省各地公示的第一批擬使用專項債券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項目用地,擬收儲價格與土地出讓時的成交價基本持平,約70%的地塊擬收儲價格與成交價的比值在0.8-1.0之間,近半地塊收儲價與成交價比值在0.9-1.0之間。

  業內預計,這類發行專項債收儲閑置存量土地的政策將在更多地方落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熊思怡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