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28日電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28日表示,2024年,全國有27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高了低保標準。
據唐承沛介紹,近年來,不少代表委員就完善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救助、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等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議和提案。民政部認真研究、積極吸納,體現到社會救助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當中。
一是加強政策供給,拓展社會救助的覆蓋面。去年出臺了《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辦法》,明確認定的條件和程序,指導地方全面開展認定工作。推動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向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拓展。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確定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地普遍建立了科學規范的標準調整機制。2024年,全國有27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高了低保標準。
二是狠抓政策落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落實《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強化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逐步建立起民政部門統一認定和監測、分層進行信息管理推送、部門協同救助幫扶,救助結果及時反饋的運行機制,推動形成弱有眾扶“一張網”。全面落實低保邊緣家庭當中的重殘、重病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等政策,推行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繼續落實“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三是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政策公平公正實施。落實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工作要求,持續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治理。指導地方探索建立救助經辦服務人員與救助對象“雙承諾”制度,大力推進社會救助領域誠信建設。嚴格落實社會救助經辦人員近親屬備案、卡折代持備案等制度,規范開展救助對象信息定期比對核查,加強動態管理。同時,暢通部省市縣四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應、受助及時。
四是提升服務效能,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著力強化數字賦能,不斷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健全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逐步擴大監測范圍,將存在現實困難和潛在風險的人員納入動態監測,構建及時預警、快速處置、有效響應的主動發現機制。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會同財政部在全國69個地區開展試點,推動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模式。
唐承沛表示,下一步,將聚焦更好發揮社會救助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的功能作用,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困難群眾得到精準及時、可感可及的救助幫扶。(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