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入華邁出第一步,智駕大考來襲
記者 鄭植文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用來形容特斯拉FSD入華再合適不過。
2024年9月,特斯拉宣布FSD在獲得當地監管部門的審批后將于2025年一季度完成中國、歐洲等地區的登陸。
2月25日,特斯拉終于宣布已開始分批次向中國客戶推送FSD功能,軟件版本為2024.45.32.12。
據悉,此次OTA軟件更新最主要的升級就是“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優化現有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軟件升級后,系統將具備識別交通信號燈、自主變道、識別交叉路口等功能。
這也說明此次在國內推送的版本,與特斯拉在美國推送的具備“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的FSD并非一致,而是“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主要聚焦于城市道路的特定場景輔助駕駛。
而且此次更新僅面向已支付6.4萬元購買FSD套件且搭載HW4.0硬件的車型用戶,覆蓋范圍限于2024年2月后生產的Model Y/3及新款Model S/X。
這一限制也意味著符合條件的用戶不足萬名,超九成特斯拉車主無法體驗新功能。此外,特斯拉在更新說明中嵌入免責條款,強調功能效果可能因車型配置和道路環境存在差異。
因此市場普遍認為,這是“閹割版”的FSD。
實測:流暢與“水土不服”并存
盡管功能并不完整,但FSD入華仍然激起千層浪,各大車企、智駕供應商、汽車媒體等主體爭先對其進行測試。
一位提供測試車輛的供應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FSD功能上車之后,測試車輛供不應求,“租借費用平均高達4千~5千元每天,散單都接不了,主要要先保證主機廠和智駕供應商的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小鵬、理想、奇瑞星紀元、智己、問界等多個品牌的智駕系統參與與特斯拉FSD的對決,結果顯示,“優等生”特斯拉的表現差強人意。
日前,車類垂媒“懂車帝”對特斯拉Model Y、理想L7和問界M9進行了智駕對比。結果顯示,特斯拉Model Y總接管次數24次,違章次數34次;理想L7總接管次數9次,違章次數14次;問界M9總接管次數12次,違章次數14次。
主要的問題集中于交通規則誤判,例如右轉時無法區分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頻繁壓實線;復雜路況處理不足,例如車流密集時變道猶豫,需人工介入;特殊場景失誤,例如誤闖黃燈、公交專用道規則理解錯誤等。
由此看出,國內特斯拉的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與北美地區的FSD存在差距,由于特斯拉缺乏足夠的數據進行本地化訓練,容易出現違規違章的操作,這也被視為FSD入華的“水土不服”。
很快,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社交平臺上對FSD功能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做出回應:“我們只是使用了互聯網上公開的關于中國道路和標志的視頻,并將其用于模擬訓練!
不過,也有國內智駕頭部大廠的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FSD有點水土不服的問題,但是底子強得可怕,“橫縱向控制非常精準絲滑,時延很低,沒有恐慌感,給用戶建立了非常高的信任感。”
部分用戶在實測后也反饋FSD在路況簡單場景下表現優異,比如轉向流暢、紅綠燈識別準確,且能主動避讓行人及摩托車。
華福證券指出,隨著FSD服務在中國市場的逐步推廣,特斯拉將能夠利用實時視頻進一步優化模型,結合模擬訓練的經驗,提升系統的性能。
根據特斯拉2024年年報,截至2025年1月,FSD(監管下版本)總行駛里程已超過30億英里。安全數據方面,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汽車開啟自動駕駛功能后,其安全系數等級是美國本土平均水平的8.49倍。
據上述人士分析,這不僅僅得益于特斯拉的算法模型訓練,也包括了整車一體化的架構設計為FSD量身定做。
FSD在華試水也給友商帶來了新的壓力,據前述供應商回憶,在FSD上車次日凌晨,某國內頭部智駕供應商的研發車間里人頭攢動,對特斯拉FSD進行測試的同時正在加班加點加速自研。
“鯰魚”還能攪動“技術平權”的中國市場嗎?
長期以來,特斯拉被視為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最大“鯰魚”,無論是價格調整還是智駕功能都對中國市場產生了明顯的蝴蝶效應。
廣發證券計算機首席分析師劉雪峰表示,特斯拉FSD入華“倒逼我國主流車型邁向更高階智駕水平”,自2023年特斯拉FSD入華預期發酵以來,本土主機廠積極發力智駕的趨勢越發明顯,如今特斯拉FSD入華將驅動2025年國內智駕滲透率有望加速抬升。
對于FSD在華落地,不少車企一把手都表示了“歡迎”。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社交媒體上提到,特斯拉的入場讓“整個智能駕駛行業會有更多的有趣交流和互相促進”,不過他在后文“話鋒一轉”指出,“高階智駕如果想要在全球市場推廣落地,就必須做到‘基礎硬件標配、軟件免費、高頻OTA成長’!
這也指向了使用特斯拉FSD的高門檻——需要一次性支付6.4萬元購買FSD套件,上述車輛測試的供應商也直言“很貴”。
與此同時,國內車企正在加速“智駕平權”布局。2月10日,比亞迪正式發布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同時宣布“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將覆蓋全系車型,首批上市21款車型,覆蓋7萬級到20萬級,遠超市場預期。
奇瑞也計劃在其入門級車型小螞蟻等產品上全系標配基于高通8620平臺的智能駕駛系統,這也意味著消費者有望在5萬元級別車型享受智駕功能。
而以華為、小鵬為代表的智駕第一梯隊通過數據閉環和硬件標配策略,將智駕功能成本壓縮至特斯拉的1/3。
這或許也是特斯拉FSD入華的另一種“水土不服”,由于買斷機制的定價過高,對比國內車企的“標配智駕”或低價訂閱模式來說,特斯拉FSD很可能缺乏競爭力。同時,特斯拉北美市場FSD選裝率僅19%,中國市場用戶對高價軟件付費習慣尚未成熟。
而FSD的上車作為特斯拉汽車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也將面臨挑戰。特斯拉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特斯拉全球銷量為178.92萬輛,同比下降1.1%;汽車業務營收為770.7億美元,同比下降6%。汽車售賣增長出現乏力,若用戶無法對FSD進行買單,第二增長曲線難以成形。
為此,特斯拉或許將在中國市場對FSD進行“故技重施”,重新調整價格策略。而這也將對中國的智駕市場帶來新的考驗。
對于智駕供應鏈而言,劉雪峰指出,在高階智駕滲透率快速抬升背景下,疊加主機廠價格競爭持續,判斷價值量將更多側重于上游競爭格局好的核心零部件,中游Tier1制造環節預計仍將存在一定降價壓力,在此背景下具備更強的成本轉嫁能力的Tier1龍頭有望在利潤端更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