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瘦身"力度不減,開年逾30家分支機構被撤銷
作者:譚楚丹
分支機構“做減法”仍在持續。
過去2個月,A股兩市累計成交額同比增長79%,券商經紀業務受到提振。然而,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有13家券商在過去2個月宣布撤銷合計33家分支機構。這顯示出,盡管市場表現強勁,但券商“瘦身”的決心不減。
有受訪券商人士表示,對于部分券商而言,營業網點優化是一項長期規劃,不會因為股市表現好轉而重新調整。另有一家中型券商營業部人士稱,公司正加大對分支機構的考核力度,比如開戶指標、新增資產規模等,未來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優化網點布局。
開年逾30家分支機構被撤銷
近日,東方證券連發8份公告,均與撤銷分支機構有關,涉及桂林人民路證券營業部、北海茶亭路證券營業部、廊坊藝術大道證券營業部、長春自由大路證券營業部、天津南馬路證券營業部、南京莫愁湖東路證券營業部、威海世昌大道證券營業部、江陰人民東路證券營業部。
同日,中航證券也公告稱,決定撤銷重慶黃山大道證券營業部、武漢香港路證券營業部、常德建設路證券營業部合計3家分支機構。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2月有多家券商宣布“瘦身”。比如,愛建證券決定撤銷湖南分公司、山東分公司、鄭州英協路證券營業部、溫嶺橫湖中路證券營業部等4家分支機構。這家當前只有33家分支機構數量(包含上述在內)的小型券商,事實上去年9月已經宣布撤銷9個網點。
又如,華林證券也在2月表示,撤銷廣東分公司、武漢光谷大道證券營業部、常州太湖東路證券營業部合計3家分支機構。華福證券、中泰證券也在2月宣布各撤銷1家分支機構。
談及撤銷原因,上述券商普遍表示是基于網點布局優化需要。前述華林證券表示,主要順應公司科技金融轉型戰略,進一步優化營業網點布局。
另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在2025年1月,光大證券公告撤銷贛州興國路證券營業部。這家大型上市券商2024年已經宣布裁撤超過20家分支機構,彼時裁撤數量在業內排名前三,如今裁撤力度仍然不減。同月,財達證券撤銷2家分支機構,分別為承德平泉迎賓街證券營業部、滄州分公司。
上述券商持續“瘦身”的動作與今年年初A股交投活躍形成較大反差。根據民生證券非銀分析師的統計,2025年A股兩市1—2月單月內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19萬億元、1.81萬億元,同比增長64%、91%。從累計數據來看,A股兩市1—2月累計成交額54.04萬億元,同比增長79%。在該非銀分析師看來,交投活躍度保持高位有望繼續提振券商經紀收入。
另據上交所數據,開戶仍然保持踴躍。2025年2月個人新開戶數量為282.99萬戶。盡管該數據遠遠不及2024年10月(逾680萬戶),但超過2024年11月水平(269.09萬戶),相比2024年2月增幅近120%。
一家中型券商營業部人士告訴記者,其所供職券商此前已明確多年的網點優化規劃,預計不會因為二級市場回暖而重新調整。西南地區一家中型券商人士也表示,公司對分支機構加大開戶指標、新增資產規模指標等考核,如果連續多個考核周期不滿足要求,可能公司會視情況進行撤并。
并購類券商在整合前已“做減法”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部分尚在推進并購流程的證券公司,在業務實質性整合之前,也在根據各自的經營情況縮減網點數量。
2月24日海通證券表示,為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形成公司規模效應和核心競爭優勢,決定撤銷霍爾果斯分公司。2月6日國泰君安稱,為進一步優化網點布局,決定撤銷上海九江路證券營業部。
據悉,當前“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事項正進入換股實施階段,尚未進入業務整合或客戶資產整合。根據雙方此前公告,自交割日起,海通證券分公司、營業部歸屬于存續公司(即吸收合并后的國泰君安)。所謂“交割日”為A股換股實施日和H股換股實施日中的較晚者,或吸收合并雙方另行約定的其他日期。自該日起,存續公司承繼及承接海通證券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
另一單券業并購——“西部+國融”已進入證監會反饋意見的階段,能否獲得核準仍待監管結論。
兩家券商當前已各自對網點布局進行優化。2月27日西部證券公告稱,為推動公司財富管理業務轉型與快速發展,提高分支機構運營效率,公司決定撤銷深圳前海證券營業部。據悉,西部證券董事會在一年前就審議并通過了財富業務2024年至2026年營業網點規劃方案的提案。國融證券方面,公司2025年1月8日表示,因經營需要,上海浦東大道證券營業部即將撤銷并停止營業。根據記者的統計,國融證券2024年已經撤銷6個分支機構。
方正證券則在2025年2月14日宣布撤銷廈門分公司、北京榮華中路證券營業部、常德安鄉洞庭大道證券營業部、懷化沅陵迎賓南路證券營業部、湘潭板塘證券營業部等5家分支機構。
自2022年中國平安成為方正證券的實際控制人以來,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如何解決,一直受到市場關注,是否確認雙雙并購一直未有明確說法。2024年12月,方正證券曾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會從股東、投資者價值最大化出發,根據方正集團重整投資協議以及監管要求,按節奏推進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