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25日電 (周奕航)“家庭是健康機器人最難進入的場景。按業界的共識,家庭機器人普及至少還需三至五年時間。”近日,湖南超能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湖南超能機器人)創始人肖湘江對中新經緯說。
憑借“超能小康”“超能小虎”“湘江1號”等機器人產品,湖南超能機器人在健康機器人領域和安防領域“小有名氣”。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并于2024年12月獲評“2024年長沙市瞪羚企業”。
聚焦健康和安防兩大領域
“2016年,我經歷了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在醫院養傷期間,深切體會到醫療陪護資源的短缺。”談到創辦湖南超能機器人的初衷,肖湘江說,當時他看到有許多行動不便的人在等待護工照料,便萌生出研發健康機器人的想法。
在此之前,肖湘江已經在安防機器人領域有了一定積累。2002年,他在國防科技大學率隊參加全國第一屆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取得全國四強的成績。畢業后,他選擇留校任教,重點研究安保機器人領域。2016年4月,他帶領的團隊發布國內首款“安保服務機器人”,該產品能夠在社區、校區等地完成巡邏任務。
2016年9月26日,湖南超能機器人公司正式成立。據肖湘江回憶,在創業初期,公司主要面臨資金和產品化兩大問題。當時公司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為不同行業的公司提供機器人定制服務,收入以委托研發為主。
“產品化方面,雖然團隊之前在學校做過很多樣機研發的工作,對相關技術和經驗有一定積累,但從樣機到實際產品落地,還存在一定差距,團隊在這個過程中踩過不少坑。”肖湘江稱。
隨著時間的推移,湖南超能機器人開始聚焦安防和健康醫療兩大領域,主要產品面向“人和裝備”兩個方向。在面向“人”的健康領域,公司推出了嬰兒看護機器人、兒童晨檢機器人、青少年體檢機器人、中老年健康陪伴機器人等產品;在裝備領域,該公司開發了巡邏巡檢巡防系列機器人,相關產品已在機場地鐵和各類園區廣泛應用。
從產品應用場景來看,“超能小康”作為中老年健康陪伴機器人,主要應用于養老機構、藥店診所等場景,為亞健康及慢病人群提供健康監測、視頻問診、遠程監控、娛樂陪伴等服務;兒童晨檢機器人“超能小虎”應用于幼兒園和早教機構,為兒童提供體征檢測、安全簽到和健康管理等功能;“湘江1號”健康陪護人形機器人可應用于家庭、醫院、養老機構等,消費群體主要包括有健康管理需求的個人和家庭、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
在受訪過程中,肖湘江提到,湖南超能機器人發展至今,研發團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公司最初的人才主要來自國防科技大學機器人團隊,現在已經引進了來自上海、深圳等地的人才。由于機器人的技術鏈條較長,公司根據產品領域分類,其中研發部門由特種機器人研發部、健康機器人研發部以及機器人集群操作系統研發部構成。
計劃將人形機器人成本降至10萬元以內
今年1月18日,湖南超能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湘江1號”正式發布,成為全國首個專用于健康陪護領域的人形機器人。
據肖湘江介紹,在此之前,“湘江1號”實現了彈鋼琴、按摩、端茶送水等功能,近期,通過搭載國產Deep Seek大模型等方式,“湘江1號”通過高精度視覺識別技術能夠精準定位穴位,同時搭載多軸機械臂動態調節距離,解鎖了“艾灸”技能。
“‘湘江1號’人形機器人是基于全鏈條人工智能技術中臺,在人形機器人通用技術的基礎上,突破了人形機器人‘專用化、輕量化、國產化’三大技術。”肖湘江稱,公司的核心技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機器人的整機設計,二是機器人對環境的融合感知,即機器人的協調性、對機械手、機械臂的精準操控等;三是人機交互,公司基于開源大模型,結合自研的健康醫療診斷大模型,為多款機器人提供了穩定、高效的運行基礎。
關于市場拓展策略,肖湘江表示,公司采用“先B端再C端”的模式,產品的銷售渠道以B端市場為主,在B端市場積累用戶數據和口碑后,再逐步向C端推廣。
“在B端市場,公司為客戶提供機器人定制方案,以‘超能小康’機器人為例,該產品有不同的B端用戶,公司根據客戶的需求完成定制,每一臺超能小康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在C端市場,公司將產品賣給代理商,再由代理商賣給用戶。”肖湘江說。
從收入構成來看,湖南超能機器人的收入包括產品銷售收入和數據運營收入。產品銷售收入即健康陪伴機器人、巡邏巡檢機器人等產品帶來的收入;數據運營收入則是通過構建大健康數據運營與服務平臺,對積累的用戶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為合作方提供數據支持和增值服務。肖湘江稱,目前,產品銷售收入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數據運營收入占比也在逐漸提高。
當前,機器人產品在C端市場的普及程度如何?肖湘江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銷售的健康陪護領域產品包括超能小康、超能小虎等。其中,超能小康于2022年實現量產,累計銷售訂單數萬臺,C端市場價在幾千元至兩萬元之間不等;而“湘江1號”人形機器人作為公司重點開拓的方向,距離成為成熟的產品還需要一段時間,有部分用戶購買該產品用于科研或展覽等用途。
談及健康機器人進入家庭的展望,肖湘江指出,不同家庭的環境、人數以及物品擺放位置不同,可以說“家庭”是健康機器人最難進入的場景。對于機器人來說,首先面臨的挑戰是對環境信息的感知和理解;其次,健康機器人在家庭中完成任務的自主能力還不夠,對智能化任務的理解以及執行能力仍存在差距;此外,在某些動作的操控方面,機器人的精準性和柔性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
“按業界的共識,健康機器人走進家庭至少還需要3年~5年時間。”肖湘江表示,未來三年公司計劃將‘湘江1號’單臺成本降至10萬元以內,全力推動人形機器人快速普及化、規模化和產業化。
未來考慮擇機上市
2025年以來,機器人領域呈爆發式增長。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指出,人形機器人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據高盛預測,理想情況下,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到2035年或將達到1540億美元。
肖湘江表示,當前機器人行業面臨諸多發展機遇。國家政策為機器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機器人智能化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各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不斷增加,為機器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他表示:“2025年機器人賽道十分火爆,和以往相比,融資難度有所降低,目前公司正和十多家機構洽談融資相關事宜。”
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湖南超能機器人共完成三輪融資。2018年11月,公司完成Pre-A輪融資,由湖南國微集成電路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長沙麓谷高新移動互聯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領投;2021年5月,該公司完成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鉅融資產;2022年4月,公司完成數千萬人民幣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長沙滬鼎私募股權基金企業(有限合伙)和湖南財信湘江岳麓山技術孵化轉化發展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據肖湘江透露,公司未來將擇機啟動上市計劃。“我們主要目標是科創板,公司很早就滿足了科創屬性要求,但目前在營收方面和上市要求相比還有差距,預計會在兩三年以后上市。”他表示。
關于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肖湘江稱,一是加大研發投入,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展前沿技術研究,推出具有創新性的產品;二是拓展市場渠道,加強與客戶的合作,擴大產品銷售范圍;三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團隊,為公司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整合資源,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此外,湖南超能機器人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除了做好國內市場外,現在有一句話叫不出海就出局,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也要考慮全局發展,目前,公司在沙特和部分東南亞國家已經有一些訂單和客戶。”肖湘江表示。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