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ABS加速擴容提質 年內發行規模與數量同比雙增
本報記者 田 鵬
5月6日,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華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將于近日發行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ABS”),發行金額合計達16.26億元。
今年以來,ABS愈發受市場青睞,成為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融資結構的優選工具。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共有472只企業ABS在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發行規模合計達4034.85億元,發行數量及規模分別同比增長34.86%和39.95%。值得注意的是,在發行明顯放量的同時,ABS資產類型也于近日擴圍至數據資產領域。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2025年企業ABS發行規模顯著增長,背后是多重因素協同發力的結果。政策維度,監管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優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為企業ABS發行疏通制度堵點。市場需求層面,當前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財務結構、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的需求愈發迫切,ABS憑借其獨特的融資機制成為企業的優選。
企業ABS發行放量擴圍
ABS是一種債券性質的金融工具,其抵押物基于一攬子金融資產的現金流,涵蓋消費者金融資產和商業金融資產等。自2014年首單企業ABS“落戶”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來,隨著制度規則不斷完善、市場參與主體日益豐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品創新層出不窮,企業ABS逐漸成為交易所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以來,監管多次提及健全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為ABS市場擴容提質提供制度保障,推動市場加速向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的方向邁進。在此背景下,年內企業ABS發行明顯放量,頭部機構發行尤為活躍。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前述472只企業ABS項目共涉及221家原始權益人,其中57家企業多次參與發行。聲赫(深圳)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37次發行紀錄位居榜首,累計發行規模達201.36億元。
談及年內企業ABS發行明顯放量的原因時,東方金誠結構融資部執行總監張文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企業ABS在供給端和投資端均具備顯著優勢。在供給端,采用CMBS、類REITs(均為ABS細分類型)等方式進行債務融資受限小,能產生首單宣傳效應,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融資渠道,還可實現部分資產出表,滿足降低資產負債率等報表優化需求;從投資端來看,企業ABS與同一主體發行的信用債存在利差空間,能滿足多樣化投資需求,且融資租賃、消費金融等底層基礎資產分散度高,有助于投資者控制投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ABS發行規模顯著增長的同時,其基礎資產類型也在不斷擴圍。4月底,由平安證券擔任計劃管理人及銷售機構的“平安-如皋第1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數據資產)”正式設立,成為全國首單以數據資產為核心基礎資產的ABS產品,標志著我國數據資產證券化實現“從0到1”的突破。此外,“華鑫-鑫欣-數據資產1-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也正式取得深圳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發行在即。
未來,隨著更多細分領域的資產證券化創新舉措落地,ABS市場有望在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資產多樣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作為“舶來品”,ABS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期,仍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與突破,如資產多樣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成熟ABS市場的基礎資產能夠覆蓋到眾多領域和行業,甚至一些較為小眾的資產類型也能實現證券化。而我國ABS市場的基礎資產類型雖然在不斷豐富,但仍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領域,如銀行信貸、企業應收賬款等。
以前述年內發行的472只企業ABS項目為例,其中以銀行信貸、企業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的項目有356只,涉及發行規模合計2769.63億元,分別占總量的75.42%和68.64%。
由此可見,我國ABS市場資產類型相對集中,對于一些新興行業或特殊資產,實現證券化的案例相對較少。
特殊資產實現證券化難在哪里?以數據資產為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據資產證券化市場規模的擴張,需要解決兩大矛盾:一是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非標性”與金融產品“標準化”的矛盾;二是數據流通的商業價值與隱私安全等方面的沖突。
年內監管多次表態,將進一步推動基礎資產范圍穩步擴大,以提升資產多樣性。例如,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2月份發表的署名文章《奮力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出,健全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提高產業債融資比重,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債券、綠色債券,加快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市場建設,穩步拓寬基礎資產范圍。再比如,4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圍繞知識產權運用提出,統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證券化、保險等工作,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題。
張文玲預計,在政策支持、市場逐步成熟以及金融科技推廣加速的背景下,資產證券化市場將向更安全、透明、可持續和高質量方向發展,企業ABS發行總規模有望穩中有升,細分基礎資產類型出現結構化調整。產品創新上,無主體增信發行規模上升,更聚焦資產現金流,類REITs產品優化;行業覆蓋方面,房地產領域將拓展至長租公寓、養老地產等細分市場,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的知識產權、未來收益權也可能納入資產證券化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