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7日電 題:降息降準組合出擊,助力內需與樓市
作者 李宇嘉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參加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將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等。降準降息的政策組合,既是對短期經濟壓力的應對,更是對中長期結構優化的引導。
我國相關政策出臺具有明確的連續性。從今年3月官方釋放“政策工具充足”信號,到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提“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脈絡清晰可循。5月7日推出的降準降息等十項措施,正是這一政策思路的具體落實。這種循序漸進的政策節奏,既避免了市場劇烈波動,又確保了調控的精準性。
而我國經濟基本面為政策調整提供了充分依據。2025年一季度數據反映出有效需求仍待提升。在此背景下,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等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特別是在當前中美關稅談判的“政策窗口期”,人民幣匯率壓力相對減輕,為貨幣政策調整創造了有利條件。
房地產市場的新變化也促使政策可以精準發力。近期樓市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征:高端市場保持活躍,但剛需群體成為市場主力。以廣州為例,中低價位房產交易占比過半,充分說明價格敏感型需求占據主導。此次將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使與商業貸款利率差距擴大,正是針對這一市場特征的精準施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范圍既包括新發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也包括存量住房公積金貸款。對于新發放貸款而言,利率下調能直接降低購房者初始階段的還款壓力,使得更多剛需群體有能力邁入購房門檻,刺激潛在購房需求釋放;而對于存量貸款,利率下調則意味著購房者在后續漫長的還款周期內,每月還款金額將有所減少,切實減輕了已購房家庭的經濟負擔,有助于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市場升溫。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降低剛需購房門檻,更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總體上看,此次政策調整體現了多目標平衡的藝術。在穩增長方面,通過釋放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在調結構方面,通過差異化利率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在防風險方面,通過漸進式調整避免市場劇烈波動。這種多管齊下的政策組合,展現了中國宏觀調控的成熟與智慧。但也要認識到,貨幣政策的效果需要與其他政策協同配合,需要給市場足夠的反應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政策定力與靈活性同樣重要。(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