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優質資產獲認可 H股較A股溢價例子漸多
證券時報記者 陳見南
5月21日,寧德時代H股延續香港上市首日漲勢,盤中漲幅一度超12%,股價突破343港元/股,刷新5月20日高點。與此同時,寧德時代在A股市場盤中價格逼近280元/股,創下年內新高。比亞迪在港股市場亦強勢上漲,當日收盤價首次站上460港元/股大關,并推動其A股股價突破前期高點。
作為先進制造領域的領軍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港股市場的股價均高于其A股股價,成為當前市場上少數A股股價低于港股的公司。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現象不僅深刻反映了我國核心資產的時代變遷,也表明港股優質資產價值正在得到全球投資者的認可,從而帶動A股相關公司價值重塑。
寧德時代H股溢價率創六年來新高
5月20日,寧德時代登陸港交所,完成“A+H”雙資本平臺布局。此次港股IPO募資356.57億港元,成為港股市場上規模最大IPO項目。公司基石投資者名單有高瓴資本、高毅資產、科威特投資局和加拿大皇家銀行等知名機構。寧德時代上市后,股價走勢強勁,5月20日大漲逾16%,5月21日再度大漲超10%。
比亞迪股價同樣有亮眼表現。其中港股一度大漲超4%,最高股價突破464港元/股,再創歷史新高,A股盤中突破403元/股大關,也再創歷史新高。截至5月21日,比亞迪A股年內累計上漲41.51%;港股累計漲幅接近73.52%。
隨著股價上漲,兩家公司市值也水漲船高。截至5月21日,寧德時代總市值接近1.249萬億元,位居A股第八位。比亞迪總市值超過1.246萬億元,位居A股第九位。良好的基本面是兩家公司備受青睞的重要原因。根據中汽協數據,2025年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42.9萬輛和43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3%和46.2%。
寧德時代港股股價顯著高于A股,港股收盤價為337.4港元/股,A股收盤價274.08元/股,按照5月21日匯率計算,A股溢價率為-11.6%,港股溢價率超13%,溢價創出AH股板塊六年來新高。比亞迪A股股價也低于H股,A股溢價率為-5.9%。除了上述兩只個股,A股相對H股折價的公司還有招商銀行,A股溢價率為-3.19%。
AH股指數溢價連跌兩年
縱觀歷史數據,港股市場往往傾向于給予龍頭企業估值溢價,涉及包括大型金融、能源以及基建等港股,其股價過往一段時間顯著高于A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許多股票已從溢價轉變為折價,這一現象不僅揭示了資金偏好的演變,也映射出我國核心資產結構的重大變遷。例如,2006年多家交運港股公司獲得溢價;而到了2010年,溢價主要集中在金融股上;2013至2014年間,基建類股票成為市場焦點,享有較高溢價;進入2020年以來,醫藥和新能源等先進制造企業則成為資金青睞的對象,部分公司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溢價。
目前來看,A股相對于H股溢價仍是絕對主流。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153只AH股中,有150只個股為A股相對H股溢價,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股票有45只,占比接近三成。安德利、復旦張江、石化油服等個股溢價率居前,均超過兩倍。而溢價率在10%以下的有6只個股,分別為億華通-U、藥明康德、赤峰黃金、美的集團、濰柴動力和紫金礦業。
隨著近年來香港股市回暖,AH股溢價率呈現出收窄趨勢。整體來看,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今年3月一度跌破130大關,創出近4年來新低。該指數連跌兩年,去年跌超2%,今年以來跌超7%。個股方面,A股溢價率相比去年底收窄的個股數量多達122只,占比超過八成。其中,浙江世寶和中芯國際等12只A股最新溢價率相比去年底下降超50個百分點。
H股整體大幅跑贏A股
AH股溢價率持續收窄,直接原因在于年內H股表現好于A股。今年以來,恒生滬深港通AH股A指數漲幅約為2%,而同期恒生滬深港通AH股H指數漲幅為10.57%。多數AH股的H股年內走勢也大幅跑贏A股。具體來看,榮昌生物H股年內大漲225.69%,跑贏A股超142個百分點。此外,金力永磁、山東黃金、復旦微電等H股年內跑贏A股均超50個百分點。
南下資金的增持是H股大幅走強的重要原因之一。據數據寶統計,截至5月20日,有多達116只包含A股的H股年內獲得南下資金增持,龍蟠科技、順豐控股、泰格醫藥、新天綠能等11只個股增持比例均超10個百分點。
事實上,整個港股市場都受益于南下資金的涌入。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南下成交凈買入額超過5800億元。在南下資金的帶動下,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涌現一批大牛股,三生制藥、老鋪黃金、榮昌生物等16只個股股價翻倍,其中13只個股獲得南下資金增持。海外資金也在加速進入港股,今年以來離岸人民幣匯率與港元同步走強,反映外資增配中國資產。
在資金充裕、政策支持以及基本面改善的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港股市場中的優質資產迎來了一波顯著的上揚行情。在這一波上漲中,新消費領域和硬核科技領域的公司表現尤為搶眼。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作為中國先進制造的杰出代表,在港股市場上獲得了顯著的溢價,這充分彰顯了國際資本對于中國核心資產的高度青睞,同時或許也預示著A股市場相關標的存在價值修復空間。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