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27日電 題:未來或有更多券商下調保證金利率
作者 薛洪言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
近期,部分券商宣布下調客戶資金計結息利率。廣發證券、民生證券將客戶人民幣保證金賬戶結息年利率統一調整至0.05%。
一般來說,股民為控制風險不會滿倉操作,證券賬戶中就會留存閑置資金,也就是“保證金”。
券商下調客戶資金計結息利率的核心背景是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再次調降。5月20日,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調10個基點,六大國有銀行也同步下調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調至0.05%,這直接觸發了券商同步調整客戶保證金利率。
從行業實踐看,券商客戶保證金利率與銀行活期利率聯動已成為常態,例如2024年7月銀行活期利率降至0.15%時,東吳證券等券商隨即跟進調整,此次廣發證券、民生證券的調整延續了這一邏輯。
向后看,這種同步調整很可能成為行業普遍趨勢。首先,利率下行周期中,銀行向券商支付的保證金存款利率一般也會同步下降,券商若不跟隨調整對客戶支付的利率,將導致利差收窄,直接影響其利差收入——以行業日均2萬億元保證金計算,利差波動0.1個百分點,對應的收入規模為20億元。其次,監管層面要求券商必須將客戶資金進行第三方存管,利率調整需向監管機構備案,合規框架下券商難以逆勢操作,順勢調降是大概率事件。隨著新一輪降息落地,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券商跟進調降客戶資金計結息利率水平。
下調客戶資金利率對券商資金成本和盈利能力有影響,但幅度有限。從資金成本看,券商支付給客戶的利息減少,而存放銀行的同業存款利率通常高于客戶利率(例如客戶利率0.05%時,銀行同業存款利率在0.3%-0.5%之間),利差擴大直接增厚收益。不過,一方面,券商保證金利差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通常在3%-5%之間,利差的變化不會對券商營收結構造成明顯影響;另一方面,降息背景下,銀行支付給券商的同業存款利率大概率也會下降,券商保證金利差未必擴大。
站在客戶的角度,保證金利率下調還可能促使客戶轉向收益率更高的保證金理財產品,產生替代效應,降低券商利差收入的同時推動券商資產管理規模擴張,增厚財富管理業務收入。
而對于普通投資者的收益影響而言,此次調整也微乎其微。以10萬元閑置資金為例,利率從0.25%降至0.05%后,年利息從250元減少至50元,減少200元。由于單賬戶資金量有限,且頻繁交易,多數個人投資者預計對此感受不明顯。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可通過券商APP申購保證金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在不影響證券交易的前提下,收益率顯著高于活期利率。換言之,普通投資者只需調整資金配置策略,即可對沖保證金利率下調的影響。(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