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管持續 小貸“減量提質”
年內小貸行業嚴監管加碼推進中。6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北京、天津、重慶、江蘇、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山東、內蒙古、云南、遼寧等十余地發布公告,清退、注銷轄區內不合規小額貸款公司合計已達百余家。
就在幾日前,江蘇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關于同意終止江陰民豐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揚州市寶利杰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資格的批復,根據相關監管規定,對應公司終止經營資格,并應完成營業場所相關標識、名稱的清理等各項終止事項,確保市場退出平穩有序。
開年以來,已有十余地發布類似清退公告,其中,僅云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公示的第一批“失聯”“空殼”地方金融組織名單,其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小額貸款公司”的機構就有109家。
另外,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也發布“失聯”“空殼”小額貸款公司名單(第1批)的公告,涉及8家小貸機構,納入名單的小額貸款公司須于公示期內主動申請注銷或退出行業。
此后,河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也發布“清理類”地方金融組織及違規使用地方金融組織字樣市場主體的公告,強調市場主體要及時到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或變更公司名稱、經營范圍手續。變更后的公司名稱不得含有“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等涉及地方金融組織或具有金融屬性的字樣,經營范圍中不得包含相關金融業務。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該份“清理”名單中,就包括14家小貸公司。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多地清退小貸公司,既是小貸領域監管工作不斷強化的延續,同時也體現了小貸行業優勝劣汰的基本原則。近年來,各地監管部門對小貸機構的排查、摸底及清退工作呈現日益常態化和基層化特征,“僵尸類”“失聯類”小貸的清理是其中的一個重點,這將有助于小貸領域的風險出清,從而推動小貸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久前,重慶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重慶市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評級辦法》,通過實施評級,全面科學評價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管理和風險狀況,并持續強化審慎監管、行為監管、分類監管,推動建立行業聲譽約束機制,引導小額貸款公司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小貸“清退潮”是監管升級與行業風險暴露的雙重結果。一方面,2025年《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后,各地監管強化穿透式管理,推動非正常經營機構退出;另一方面,部分小貸公司長期存在高利貸、牌照出租等違規行為,加之銀行與科技平臺的內卷式競爭,也從側面擠壓了小貸機構生存空間,尾部機構被迫淘汰。
在王蓬博看來,各地清退現象一方面通過“公示即退出”機制,倒逼行業清理“僵尸企業”,強化牌照含金量;另外,通過嚴禁牌照套利與跨區域擴張,也有利于推動小貸回歸普惠定位。短期看行業規模收縮、合規成本上升,但長期則也加速了頭部機構集中度,推動企業通過差異化服務提升發展質量。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小貸新規與助貸新規相繼落地的背景之下,目前仍有一些小貸僅有億元出頭的注冊資本,卻在媒體社交平臺大肆推流攬客、實施全國性放貸,這一情況背后對應的杠桿率與潛藏風險需要引起關注。
蘇筱芮建議,后續與此類小貸公司合作的持牌金融機構需充分對照監管新規條款,對小貸合作風險進行評估,同時也建議小貸公司需評估杠桿率、流動性風險,盡可能避免在后續新規落地之際的“急剎車”。
“需警惕數據濫用、變相高利貸、灰色通道業務等亂象,比如部分機構通過陰陽合同規避利率上限。”王蓬博提到,后續,小貸機構要重新定位自身發展,深耕小微企業與農村市場,嚴守合規底線,同時也可主動對接監管要求,避免暴力催收,完善消費者保護機制。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