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銀行>>正文

銀行數據資源入表?需厘清權屬關系!

2025-06-08 18:00:46 證券時報網

  銀行數據資源入表?需厘清權屬關系!

  作為當下時代的“新石油”,數據要素的價值在逐步釋放。

  自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于2024年施行以來,至今一年半時間內,各行業企業陸續推進數據資源入表,且主要集中于信息技術、制造業、交通運輸、新興人工智能等上市公司、民營企業,以及掌握著公共數據資源的城投公司。

  相比而言,金融行業,尤其是具有海量高價值數據的銀行,其數據資源入表的實踐頗少,多數機構仍處于前期探索階段。

  更與其他行業不同,銀行的數據資源來源于企業和個人客戶,其數據資源入表需厘清權屬關系。信息保護愈加趨嚴,銀行數據資源的價值開發不能踩到安全和隱私的“紅線”。

  觀察:入表規模小、潛力大

  將數據資源以無形資產的形式納入報表,正被各家銀行提上日程。

  去年8月,恒豐銀行成為國內首個實現數據資產入表的銀行。根據上市銀行披露的年報信息,2024年已有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等銀行陸續將部分數據資源實現入表。

  但整體看,目前數據資源入表的銀行數量較少,局限于幾家股份行,且入表的數據資源規模多為百萬元。其中,截至2024年末,中信銀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數據資源的原值為人民幣579萬元,累計攤銷為人民幣85萬元,凈值為人民幣494萬元;恒豐銀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數據資源的原值為人民幣112萬元,累計攤銷為人民幣11萬元,凈值為人民幣101萬元;光大銀行其他無形資產中包含數據資源約人民幣1809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大中型銀行數據資源豐富、數據治理基礎好,數據資源的挖掘潛力較大。如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截至去年末的數據治理基礎達到部署數據質量規則超9萬條,制定發布信息標準10萬余項;再如郵儲銀行提到了“構筑全域數據資產管理與服務體系”,浦發銀行表示“將數據作為全新的資產形態”、“發布數據資產目錄、外部數據產品手冊和數據資產經營報表”等;中信銀行年報披露,該行盤點數據資產超150萬項。

  也有一些銀行表示正推進數據資產的盤點、確權、估值等資產化活動。如齊魯銀行在2024年年報中披露,該行將數據治理提升到全行戰略層級,進一步完善數據治理體系,加強數據創新與管理,有序推進數據資產入表。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中小銀行銀行還“盤旋“在數據治理階段,數據質量有待完善,數據資產經營和價值創造更待未來的突破。

  銀行的客戶數據到底屬于誰?

  雖然,可挖掘的數據價值潛力巨大,但當前銀行數據資產存在權屬界定、估值等多重難題。

  銀行數據資產如何定義?按照銀行業協會發布的《銀行業數據資產估值指南》,銀行數據資產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合法擁有或者控制的,能進行貨幣計量的,為組織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利益的可辨認數據資源。”

  一家城商行數字化部門業務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目前關于“數據資產”的定義相對模糊,且存在各自定義的現象。據其觀察,不少銀行響應政策引導,表態要推進數據資產入表,但確實沒有一家銀行明確“數據資產”可供全行業操作的標準,即可供其他銀行按照這個定義去執行。

  這背后是數據資源歸屬權界定難的現實。

  “要形成數據資產,首先要回答兩個問題,即數據權屬關系,以及基于權屬關系如何定價,然而很多銀行都回答不了。” 某城商行數字化部門業務人士表示,如果這兩個問題回答不了,怎么認為它是一個資產?

  “銀行擁有的客戶數據,它所屬權到底是誰的?比如在辦理業務過程中采集的客戶個人信息是銀行資產嗎?客戶沒有授權,銀行有權將其作為資產入表嗎?” 上述人士繼續發出疑問。

  作為處理數據密集型機構,可以說,銀行掌握著國內企業和個人最核心的關鍵數據,故必須在保證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對客戶數據進行采集、運營。

  銀行客戶數據的特點是無形且易復制的,既有原始采集的數據,亦有加工整理后的數據。在提升數據價值,由數據要素轉向數據資源,乃至入表和交易的過程中,銀行對其確權顯得尤為重要。從實踐看,銀行數據資源從“入表”到資產交易的路徑還遠未開通,需要銀行自身探索,以及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的完善。

  總結而言,清晰的所屬權、可衡量的價格,是數據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可入表、交易的前提,無此前提,是對法理的挑戰。

來源:證券時報網

編輯:郭晉嘉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