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股市>>正文

創新藥持續火爆,“吃藥”行情后市怎么看?

2025-06-10 07:38:07 第一財經

  創新藥持續火爆,“吃藥”行情后市怎么看?

  作者:王方然 

  創新藥板塊再度走強。6月9日,常山藥業(300255.SZ)、舒泰神(300204.SZ)、睿智醫藥(300149.SZ)、眾生藥業(002317.SZ)等多只A股漲停。港股的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四環醫藥(00460.HK)、諾誠健華(09969.HK)等大漲超10%。

  記者注意到,這輪"吃藥"行情與過往不同,漲幅龍頭集中于創新藥企業,且港股表現尤為強勁。

  爆發并非偶然,而是政策、業績與資金面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不過,也有機構認為火熱行情下暗藏波動風險,提醒港股短期或面臨獲利回吐壓力。

  創新藥行情爆發

  6月9日港股、A股創新藥板塊再度“霸屏”。本輪“吃藥”行情與過往醫藥牛市存在顯著差異:漲幅龍頭集中于創新藥企業,且港股表現尤為強勁。

  截至當日收盤,恒生創新藥ETF(159316)、港股通醫藥ETF(513200)分別上漲4.08%、4.25%。多只個股漲幅較大。當日盤中,三生制藥(01530.HK)股價一度漲超10%,最高觸及22.5港元,距離7年前22.631港元的歷史高點僅一步之遙。自今年2月以來,三生制藥股價從6港元的位置一路暴漲,漲幅超過260%。金斯瑞生物科技、四環醫藥、諾誠健華等漲超10%,信達生物(01801.HK)、康方生物(09926.HK)、藥明生物(02269.HK)也漲超5%。

  火熱的行情也傳導至A股。Choice數據顯示,創新藥板塊(BK1106)9日上漲4.48%至1332.17點。截至收盤,常山藥業、舒泰神、睿智醫藥等多股漲停。其中常山藥業報52.09元/股,創出歷史新高,近兩個月股價大漲超過200%。此外,多只市值超千億元的龍頭也大漲。截至收盤,百利天恒報331.48元/股,上漲9.9%;恒瑞醫藥(600276.SH)上漲1.04%至54.36元/股。

  拉長時間看,自4月9日觸底反彈開始,A股、港股創新藥便持續走強,截至6月9日收盤,A股創新藥指數大漲31.5%,港股創新藥指數大漲61.54%。期間A股的舒泰神、常山藥業、睿智醫藥、華納藥廠、益方生物-U;港股的來凱醫藥-B、加科思-B、四環醫藥紛紛翻倍。

  南向資金也不斷涌入“助力”。華南一名行業分析人士在交流時對記者表示,去年至今南向資金風格存在一定切換。紅利板塊的持倉比重較低,成長和順周期板塊的比重在逐漸加大。分行業看,一開始,景氣成長板塊中硬件和半導體被增持幅度最大。但隨著4月初,港股科技股熱度減退,資金也開始向確定性更高的醫療行業涌入,客觀上助推本輪創新藥行情。

  為何強勢上漲?

  創新藥強勢上漲的原因是什么?

  短期來看,或與熱點事件催化有關。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5月底8家創新藥企業的11款創新藥批準上市,且近期多家創新藥企業臨床數據較好,某些重大疾病取得突破性臨床療效。據公開信息,在即將召開的2025年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口頭報告環節中,中國共有73項研究入選。這一數字包括32項口頭摘要專場、33項摘要速遞專場和8項臨床科學研討會。與2024年的56項相比增長了30%。

  長期來看,創新藥領域今年以來也存在諸多利好因素。

  第一,多數龍頭企業正迎來盈虧平衡拐點。

  第一財經記者據Wind數據不完全梳理,市值百億元以上的港股創新藥公司共有11家。其中,除康方生物(09926.HK)、和黃醫藥(00013.HK)外,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其中營收增速最大的企業為亞盛醫療-B,當期營收增速為332.31%。

  利潤方面,翰森制藥、和黃醫藥兩家公司的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溢利已為正數,其余多家企業虧損幅度也較此前有所縮窄。

  在創新藥業績增長的背后,“出海”是關鍵驅動力。近期多家藥企創新藥海外授權金額實現重大突破。

  5月20日,三生制藥將PD-1/VEGF雙抗藥物SSGJ-707海外權益以60.5億美元授予輝瑞,刷新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紀錄;近日,石藥集團披露稱,目前正與若干獨立第三方就三項潛在交易進行磋商。這些交易主要涉及集團若干產品,其中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EGFR-ADC)以及由集團技術平臺開發的其他藥品。對于每項潛在交易,可能應付予集團的潛在首付款、潛在開發里程碑付款及潛在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合計可能達到約50億美元。

  據動脈智庫數據,2020年創新藥領域License-out交易額僅約110億美元,2024年1~10月已達成76筆交易,總金額突破511億美元,交易數量和規模均呈大幅增長態勢。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交易次數達41起,總金額369.29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僅3個月就超過2024年半年交易總額,并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第二,從政策層面看,近年來政策及監管態度逐步轉向對板塊有利的情形。

  一方面,集采政策不斷優化。比如2022年第七批集采首次引入“備供企業”機制,允許落標企業以次低價補位,減少供應中斷風險。一名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大的政策趨勢上看,未來有望逐步推動“不唯低價論”的評價標準。這樣可以將藥品生產質量、企業生產供應實力等因素加入考量。對創新藥企業意味著更多利好。

  另一方面,創新藥支持政策正在加碼。2024年創新藥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醫保目錄向創新藥傾斜,2024年新增38款“全球新”創新藥,創歷年新高,并計劃在2025年推出丙類醫保目錄,進一步優化支付體系。此外,地方支持政策頻出,2024年7月上海發布《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2025年4月北京和深圳也分別推出32項全鏈條支持措施。

  展望后市,業內仍存在不確定性。

  從估值層面看,今年年初,科技股的放量大漲之后,港股醫藥板塊相比于其他成長行業,估值處于相對安全的區間。

  廣發證券研報統計顯示,以wind二級行業劃分,醫藥生物板塊當前市盈率TTM為27.1倍,處于2021年以來16.1%分位數;市凈率為2.0倍,低于其他主要成長板塊,處于2021年以來27.6%分位數。

  中泰證券則指出,中國創新藥行業經歷前期的資本紅利泡沫,到泡沫破滅后的重新上路,當前國產創新真正展現成果,從跟跑到領跑,且持續獲得海外MNC認可,創新藥大時代已然到來,建議積極擁抱,加配醫藥板塊。

  也有機構持觀望態度。匯豐基金醫療先鋒基金經理李博康認為,由于港股前期的反彈速度相對較快,且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漲幅,未來短期可能出現一定的震蕩或波動,主要系部分資金考慮兌現收益。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董文博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