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1日電 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消息,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云南省專精特新企業倍增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計劃》”),其中指出,做大做強銦、鍺、鉑為主的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發展高純銦、ITO靶材、磷化銦、衛星用太陽能電池、鍺光學元器件、鉑族金屬功能材料及催化劑等。
《計劃》工作目標顯示,目前,全省已培育3019戶創新型中小企業、1543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5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力爭到2027年年底,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6000戶左右,年均增加100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3000戶左右,年均增加500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70戶左右。
工作措施方面,《計劃》指出:
(一)靶向確定目標企業
圍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重點領域,對照認定標準,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州(市)梳理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年年底前篩選形成次年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標名單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匯總。圍繞龍頭企業梳理上下游配套企業,挖掘一批潛力企業;結合我省獨特的區位、資源、氣候等優勢,挖掘一批特色企業。
(二)建立梯度培育種子庫
以專精特新企業倍增目標為導向,分層級建立企業種子庫。其中,每年按照不少于年度增長目標數2倍的比例,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種子庫;每年從有效期內創新型中小企業中篩選,按照不少于年度增長目標數2倍的比例,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種子庫。各州(市)于每年1月31日前將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種子庫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備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省知識產權局等部門,每年按照不少于年度增長目標數3倍的比例,從有效期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篩選具有2項及以上發明專利的企業,建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種子庫。
(三)對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標準
1.圍繞產業鏈配套、市場占有率、生產經營、數字化等條件,每年篩選一批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3年以上的種子企業,引導其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深耕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組織專家服務團隊,配合種子企業深入分析細分市場,論證市場占有率,引導企業加大產品推廣力度,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力爭主導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超過10%;引導企業穩健生產經營,力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于5%,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高于70%,資產負債率控制在70%以內;引導企業規范財務審計,通過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行業統一監管平臺報備審計報告。“一企一策”靶向推動數字化水平系統提升,推動在研發設計(CAX)、生產制造(CAM)、經營管理(ERP/OA)、運維服務(CRM)、供應鏈管理(SRM)等方面,至少1項核心業務采用信息系統支撐。組織種子企業參加“創客中國”云南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
2.圍繞研發創新、科技項目、研發機構等條件,支持種子企業在產業鏈關鍵領域實現“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卡位入鏈,積極為知名大企業配套;對標國外龍頭企業實現國產替代,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緊盯國內(國際)空白領域,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細分領域實現關鍵技術首創。推薦種子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國家級技術創新類項目,申報國家級科技獎勵。引導種子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達到3%以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5000萬元—1億元的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達到6%以上。支持種子企業自建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設立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3.圍繞發明專利、管理體系、產品認證、標準制修訂、品牌等條件,鼓勵種子企業申報、受讓發明專利等Ⅰ類知識產權。指導種子企業獲取質量、環境、職業安全等管理體系認證,申請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UL、CSA、ETL、GS等)。鼓勵種子企業建立完善標準體系,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支持種子企業申請商標,打造直接面向市場并具有競爭優勢的自主品牌。
4.圍繞合規經營條件,指導種子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產品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污許可監管要求,誠信納稅。種子企業已依法依規完成相應處罰整改任務的,有關部門應及時出具憑證。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種子企業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后,有關部門應依法依規及時將其移除名錄、名單。
(四)發展優勢領域培育后備企業
圍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重點領域,結合我省優勢,推動有關企業開發新產品、衍生新產業、進軍新領域、拓展新業態,將分拆或衍生出的新企業納入培育名單。重點推動以鋁、銅為主的有色金屬產業深度延鏈,大力發展鋁材、銅材及其下游終端產品;做大做強銦、鍺、鉑為主的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發展高純銦、ITO靶材、磷化銦、衛星用太陽能電池、鍺光學元器件、鉑族金屬功能材料及催化劑等;用好磷資源,垂直整合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推動“磷礦—磷酸—正極材料—電池”全產業鏈發展;以建設數字信息大通道為牽引,培育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外向型信息產業。
(五)招商引資新增后備企業
省、州(市)協同,圍繞優勢領域延鏈強鏈、空白領域“補短板”“強弱項”,建立“兩圖兩庫三清單”(產業鏈圖譜、產業鏈布局圖,產業項目庫、招引目標企業庫,發展優勢清單、要素保障清單、政策支持清單),錨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上門精準招商、定向招商。各地將新引入落地且符合條件的企業遴選納入培育名單,“一企一策”制定針對性培育措施,引導其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六)完善機制協同聯動,改進服務注重激勵
1.與州(市)深度“捆綁”助力企業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把挖掘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作為重要任務,建立由廳級領導負責,直插企業上門服務的包保機制;建立季度調度機制,按季度調度推進各州(市)工作,當好州(市)的智囊、參謀、推手和幫手,與州(市)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題共答、同責共擔。各州(市)要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引導符合標準的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省級層面協調解決的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等重大事項,可上報工業經濟運行省級工作專班研究。
2.對標對表開展服務。圍繞種子企業實際,結合申報指標逐一研判,列出“施工路線圖”,明確企業指標短板、完善措施、擬培育層級、擬申報時間,靶向補缺。適時復盤專精特新培育工作開展情況,查找不足、總結經驗。依托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建設專精特新企業“一對一”助企服務員隊伍。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進行賦能,為企業提供管理診斷、人才培訓、質量診斷、技術創新等服務。組織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發揮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線下“一張網”和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線上“一張網”作用,組織各類服務資源深入企業紓困解難,和企業一起抓訂單、拓市場、降成本、增效益。
3.幫助企業提升研發創新能力。落實廳局長“坐診”“巡診”“上門問診”制度,建立工業和信息化、科技、知識產權等部門聯合組成的服務團隊,定期或不定期入企調研問診,聚焦技術研發、專利布局等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專利預審通道、科技創新等服務。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發布科技成果供給清單,常態化征集專精特新企業創新需求和產學研合作需求,促進科技成果供給與中小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提升在細分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
4.加強人才培引。推動具備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試點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搭建人才對接平臺,增強專精特新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效能。加大科技副總及專家人才產業服務團的支持力度,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短板精準施策,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人才申報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推薦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招募“銀齡工程師”。由省工商聯牽頭,依托各級黨政培訓機構、省內外高校等,加強對全省專精特新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
5.加強政策解讀、注重激勵示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多渠道開展專精特新企業政策宣傳解讀,提升企業對政策的知曉度和獲得感。總結推廣各地培育的好經驗好做法,樹立企業創新發展典型,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各級政府要安排領導干部掛鉤聯系企業,將專精特新企業作為重點。工商聯系統開展的民營企業評議政府職能部門工作,應邀請轄區內專精特新企業參與。組織好現有涉中小企業的評先評優活動,激勵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廣大中小企業對標爭先,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保障措施方面,《計劃》指出:
(一)加強財稅支持
統籌省級工業領域專項資金,通過直接補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購買服務等方式,圍繞認定核心指標,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等。鼓勵各級政府對新獲評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獎勵,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支持。推薦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國家“兩重”“兩新”戰略。加強稅費優惠政策宣傳,運用稅收大數據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精細化、個性化的優質輔導。按照規定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
(二)加強金融服務
構建“政府搭臺+金融賦能+企業唱戲”協同機制,圍繞主導產業、重點項目和專精特新企業訴求,常態化組織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活動,促進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深入推進政銀企保銜接工作,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名單共享機制,定期向有關部門、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推送企業名單。持續深化云南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完善和強化平臺數字信用、貸款撮合、政策直達、融資增信等功能,提升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的精準度。將專精特新企業納入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走訪清單,集中優勢資源力量做好服務。設立云南省先進制造業股權投資母基金,重點投資專精特新企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延鏈補鏈強鏈項目。
《計劃》顯示,本行動計劃自發布之日起實施,2023年9月28日印發的《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云政辦發〔2023〕41號)同步廢止。(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