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理財>>正文

買1萬元產品年管理費低至1元 銀行理財再迎“降費潮”

2025-06-12 20:41:20 經濟觀察網

  買1萬元產品年管理費低至1元 銀行理財再迎“降費潮”

  作者 劉穎

  2025年6月11日,民生理財將其一款純固收類產品固定管理費率由0.5%降至0.05%(年化,下同)。

  自5月20日存款利率開啟新一輪下調以來,民生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啟降費。有銀行理財子將產品的固定管理費降至0.01%,也就是說每年購買1萬元理財,管理費僅需1元。

  民生理財有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降費目前是行業趨勢。上述產品是純固收短債產品,0.5%為合同費率,實際原執行費率0.15%,降費后執行費率0.05%。調整的主要目的是減費讓利,將更多的投資收益回饋給客戶。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表示,從市場競爭格局看,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因客群基礎龐大,降費節奏相對穩健,更多通過提升投研能力和服務質量鞏固優勢;而中小理財子公司為快速擴張規模,降費積極性更高,甚至推出“限時優惠”等策略。

  固收類產品成降費主流

  經濟觀察報記者根據6家國有大行官網信息統計,今年5月20日以來,工銀理財、中郵理財并未有明顯的降費動作公告,交銀理財的降費公告主要集中在代銷理財的投資管理費上。

  5月21日,農銀理財發布多則公告,宣布旗下多款理財產品啟動投資管理費率優惠計劃。其中,“添利天天利67號”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管理費率由0.3%(年化)大幅下調至0.01%(年化);托管費率從0.03%(年化)降至0.02%(年化);銷售服務費率從0.3%(年化)降至0.2%(年化)。

  建信理財近日發布了10余則減免產品費率的公告,涉及的多為固收類理財產品。其中一則公告顯示,2025年6月10日至2025年9月10日,“建信理財惠眾日申月贖固收類產品第4期”的管理費率由0.20%降至0.01%,銷售費率降至0。

  6月以來,中銀理財已發布10款理財產品降費公告,基本也多為固收類理財產品。例如,6月9日,中銀理財發布公告稱,為回饋新老客戶,公司將于2025年6月10日起對“中銀理財-穩富全球配置(180天持有期)”產品D份額費率進行優惠,即產品銷售服務費率由0.15%下調至0.05%。本次費率優惠截止時間將另行公告。

  經濟觀察報記者梳理發現,此次降費主要針對的是管理費及銷售費。普益標準研報顯示,銀行理財收取的費用包括固定管理費、托管費、銷售費、超額業績報酬、認購費、申購費以及贖回費。據統計,目前銀行理財主要收取的費用集中在固定管理費、托管費、銷售費和超額業績報酬。其中,固定管理費的費率水平最高;超額業績報酬一般在理財產品到期后,針對該款產品超過其業績基準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收取,對產品整體的表現影響相對較小。

  相較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部分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的降費幅度更大。

  民生理財對旗下多只純固收類理財產品實施費率優惠。以“民生理財貴竹固收增利周周盈7天持有期33號理財產品”為例,6月11日(含)起,該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由0.5%降至0.05%;6月12日(含)起,該產品E份額的銷售費率也由0.5%降至0.05%,優惠截止時間另行公告。

  光大理財則在5月21日(含)至12月03日(含)期間,開展“陽光金豐利樂享198期(機構專享)”理財產品費率優惠活動,該產品的管理費率由0.15%降至0.07%,銷售服務費率由0.2%下調至0.08%。

  興銀理財的添利天天利系列多款理財產品也宣布了降費措施,興銀理財添利天天利65號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管理費由0.3%降至0.01%。

  固收類理財產品是此次銀行理財降費的主力產品,固收類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存款、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其收益來源于票息收入和資本利得,受市場利率、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固收類產品收益穩定性較高,但在降息環境下,其收益率空間被壓縮,銀行理財通過降低管理費率可直接增厚投資者收益,緩解‘資產荒’背景下的配置壓力。短期產品則因流動性需求旺盛,費率調整對投資者決策的邊際影響更顯著,銀行傾向于通過此類產品試水降費策略,既能快速吸引資金流入,又能以較低成本觀察市場反應。此外,短期產品的費率調整對銀行利潤沖擊較小,適合作為戰略性營銷工具,在不影響長期盈利結構的前提下搶占市場份額。”薛洪言說。

  降費背后

  根據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統計,截至2024年5月末,銀行理財全市場整體的平均固定管理費費率為0.1865%,與2023年末相比下降了0.45個基點,與2023年初相比下調了1.92個基點。

  普益標準表示,此次銀行理財降費潮是市場倒逼、競爭加劇與監管導向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映出理財行業從粗放增長向精細化運營的轉型。機構通過價格策略平衡收益壓力與客戶留存,而政策環境加速了這一市場化進程。

  薛洪言認為,近期銀行理財產品降費現象頻發,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首先,這是資管行業整體趨勢的延續,隨著公募基金等產品費率下調,銀行理財面臨直接競爭壓力,監管層也鼓勵行業通過降費讓利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其次,銀行理財子公司正處于戰略轉型期,在用戶財富配置多元化的背景下,AUM(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被置于利潤之上,通過降低費率搶占市場份額成為優先策略。此外,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收窄,投資者對固定成本的敏感度顯著上升,降費成為短期內提升產品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買1萬元理財產品,年管理費低至1元,是否會成為理財行業的普遍現象?對此,普益標準表示,目前來看,頭部機構已率先試水,國有大行及股份行理財子公司憑借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能力,階段性推出了“零費率”或超低費率產品;不過中小理財公司受限于運營成本和收益壓力,恐難以長期維持此類超低費率。當前降費更多是吸引客戶、應對利率下調的短期策略,長期來看超低費率產品可能成為頭部理財公司的一種常態化策略,但在行業是否會全面普及仍需基于機構自身的具體情況,核心還是需要平衡成本與收益。

  薛洪言認為,長期來看,降費雖能短期提振銷量,但難以持續支撐產品競爭力。隨著市場利率進一步走低,銀行理財需從“規模驅動”轉向“價值驅動”,通過優化資產配置、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來實現可持續收益。對于投資者而言,在關注費率變化的同時,更應聚焦產品底層資產質量、投研團隊實力以及長期業績表現,避免陷入“唯費率論”的誤區。

來源:經濟觀察網

編輯:陳俊明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