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票到客房,美國旅游消費萎縮敲響經濟警鐘
作者:高雅 責編:盛媛
最新跡象表明,美國消費者正在放棄旅行計劃以節省開銷,有經濟學家提醒,這種旅游消費的持續疲軟很可能是美國整體經濟放緩的早期預警信號。
根據宏觀經濟預測咨詢公司TS Lombard對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數據的分析,過去90天,全美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下滑,是疫情后航空交通量首次出現負增長。該分析表示,旅行一直是經濟轉向的早期“晴雨表”指標之一,因為這是最具彈性、最容易推遲的開支。
根據美國銀行研究院的分析,美國消費者信心自今年年初以來急劇下降。2025年1月1日至5月3日期間,旅行住宿的借記卡和信用卡消費同比下降,美國各收入群體在住宿和航空上的支出均低于2024年同期。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宏觀研究主管梅伊(Ben May)也在近期的研討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儲蓄率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家庭對不確定性的防御性反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家庭因此選擇增加儲蓄,就會減緩消費支出”,從而增加經濟衰退風險。
“晴雨表”指標
美國銀行的統計顯示,5月美國航空旅行支出同比下滑11%。
另據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高力國際(Colliers)本月發布的報告中援引的數據,今年以來美國旅行消費持續走低,住宿支出同比下降約2.5%,航空支出降幅達6%。
美國中低收入群體表現出明顯的旅行消費收縮現象。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美國主要航空公司普遍提到經濟不確定性導致“經濟艙需求顯著疲軟”。消費交易數據提供商Consumer Edge的監測也顯示,美國低收入群體在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大規模關稅政策后便迅速削減機票消費。在線旅游巨頭Booking Holdings首席財務官斯滕伯根(Ewout Steenbergen)也稱,低價住宿供應商正面臨明顯的客房滯銷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捂緊錢包”的趨勢已蔓延至高收入人群。Consumer Edge數據還顯示,在截至5月25日的35天內,年收入超15萬美元群體的機票消費增長率驟降7個百分點。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4月市場分析稱,北美頭等艙和商務艙的客公里收入(RPK),即所有付費乘客飛行公里數的總和,同比暴跌26.2%,遠超全球4.2%的平均降幅。
自年初以來,道瓊斯美國航空公司指數下跌了近20%。美國聯合航空和達美航空的股票分別下跌了22.46%和20.37%,而美國航空和捷藍航空的股票分別下跌了39%和超過40%。今年4月,達美航空、美國航空、西南航空和捷藍航空都相繼撤回了2025年的全年業績預測。
美國瑞杰金融集團(Raymond James)航空行業分析師賽斯(Savanthi Syth)稱,航空機票數據具有前瞻指示意義,因為“當前消費疲軟很可能預示著未來的預訂量下滑”。
除航空公司外,高力國際稱,當前環境將直接考驗美國酒店業的入住率、平均日房價(ADR)和每間可售房收入(RevPAR)等核心指標。
這已促使萬豪國際、凱悅酒店、溫德姆酒店及度假村以及精選國際酒店集團等多家頂級酒店集團修正2025年盈利預期。例如,溫德姆酒店及度假村將RevPAR增速預期從2%~3%大幅下調至-2%~1%,凱悅酒店將增長區間下調一個百分點至1%~3%,萬豪國際則下調了0.5個百分點至1.5%~3.5%。
凱悅首席財務官博塔里尼(Joan Bottarini)在近期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環境的不確定性讓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萬豪首席執行官卡普阿諾(Anthony Capuano)承認市場波動加劇,溫德姆首席執行官巴洛蒂(Geoff Ballotti)則表示,公司正為“經濟下行期”做準備。
“情緒上的逆風”
牛津經濟研究院上個月底發布的報告稱,美國貿易和移民政策招致海外游客的負面看法,預計今年抵達美國的國際游客數量將下降約9%,在美消費將減少85億美元。根據美國國際貿易署(ITA)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的12個月,來自法國和德國的游客人數減少了7%,而這是美國在歐洲大陸兩個最大的旅游市場。加拿大統計局數據也顯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美加貿易爭端后,今年5月加拿大飛往美國的航空旅行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近四分之一。
牛津經濟研究院旗下的旅游經濟學(Tourism Economics)行業研究主管瑞安(Aran Ryan)稱,特朗普政府在邊境安全和對長期貿易伙伴征收關稅等問題上的“姿態和政策”已經在潛在游客中造成了“情緒上的逆風”,當游客為出行做決策時,“美國的形象”很重要。
同時,美國游客也減少了長途出國旅行的計劃。歐洲旅行委員會本月的調查顯示,今夏計劃赴歐的美國游客數量同比減少7%,主因是旅行成本攀升及政治擔憂,包括“美國國際形象變化”等因素正在削弱美國民眾出行意愿。
投資管理咨詢公司美世(Mercer)亞太地區多資產負責人西斯特曼斯(Cameron Systerman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關稅上調將導致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率顯著下降。同時,關稅對購買力和股市的影響都將抑制消費。
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 Research首席全球策略師貝瑞欽(Peter Berezin)稱,美國進口商通過壓縮自身利潤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關稅成本,紐約聯儲最近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最終企業將不得不把更高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若通脹上升而就業增長放緩,今年年底實際薪資增幅可能會跌至1%以下。當實際收入增長乏力,消費者將難以維持當前的支出水平。
“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已被完全耗盡。以可支配收入占比來看,銀行存款已回落至2019年的水平。”他補充說,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拖欠率已接近2011年的水平,當年失業率是現在的兩倍。同時,自去年底學生貸款暫停償還政策結束以來,違約率大幅上升。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