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車式”降息蔓延:中小行放棄高息攬儲,為貸款降價騰挪空間
作者:王方然
國有大行新一輪存款降息剛一啟動,中小銀行便罕見地快速跟進,甚至主動放棄長期依賴的“高息攬儲”這一傳統競爭手段。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在廣東、四川等地區,中小銀行正掀起一波集中降息潮。以部分農商行為例,其三年期定存利率已下調至1.2%,不僅跌破歷史低位,更較同期大行利率還低5個基點,出現罕見的“利率倒掛”現象。
在息差持續收窄壓力下,這實際上是中小銀行的“壯士斷腕”之舉。面對日益嚴峻的經營環境,不少中小銀行正主動調整策略,通過控制存款規模來優化資金成本結構,反映出經營思路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
部分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低于大行
在國有大行5月20日啟動新一輪存款降息后,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正在形成。部分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已低于大型商業銀行。這一變化打破了長期以來中小銀行通過更高利率吸引儲戶存款的市場格局。
與此前幾輪“跟降潮”相比,此次存款降息從大行向中小銀行的傳導速度更快,中小銀行利率降幅也較大。
有銀行半個月內已分兩次下調了多個品種的存款利率。5月30日,興寧珠江村鎮銀行宣布分別下調兩年、三年、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20BP、20BP、10BP,至1.3%、1.4%、1.45%。6月6日,該行再次下調兩年、三年、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至1.25%、1.3%、1.3%。
部分中小銀行存款利率已低于大行。例如,6月1日起,北京懷柔融興村鎮銀行三年、五年期存款利率均降至1.20%,這一水平已低于同期工、農、中、建等大型商業銀行的掛牌利率。
而這種“超車式”降息正在多地蔓延。
近日,湖北通城農商行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普通定存利率分別下調至1.05%、1.25%、1.3%,與大行持平。上述興寧珠江村鎮銀行的五年期定存利率也已調整至1.3%,與大行持平。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0家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的存款利率與國有大行持平或更低。
這一現象與過去形成強烈反差。在以往的利率調整周期中,中小銀行通常會保持0.5~1個百分點的利率優勢,以此吸引儲戶資金。特別是在貴州、四川等地,較高的存款利率曾催生出“跨城存款”的特殊現象,不少儲戶不惜跨省存款以獲取更高收益。(詳見《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跨城存款“特種兵”急尋利率高地》)但在此輪調整中,這種利率差正在快速消失,反映出中小銀行經營策略的重大轉變。
放棄以價格優勢吸儲
“現在我們銀行體系資金相對充裕,但貸款卻越來越難放出去。”華南一位農商行管理層對記者分析稱,過去中小銀行依靠較高利率吸收了大量存款資金,但隨著貸款利率持續走低,這些高成本負債正在成為沉重的負擔。因此,不少中小銀行開始主動放棄過去賴以生存的高息攬儲策略。
該人士進一步分析稱,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通過下沉市場策略,利用品牌和資金優勢爭奪中小銀行的傳統客戶群,尤其是2024年“手工補息”等存款階段性增強了大行的攬儲能力。
“現在我們的經營思路完全變了,”他坦言,“寧可少吸收一些存款,也要先把現有資金盤活,嚴格控制成本。很多同行都已經把經營重心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了確保生存。”
這一轉變背后是持續收窄的凈息差壓力。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2025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整體凈息差為1.43%,較上年四季度收窄9BP。分機構看,一季度,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凈息差分別為1.33%、1.56%、1.37%、1.58%,環比變化分別為-11BP、-6BP、-1BP、-15BP。農商行凈息差環比大幅收窄15個基點至1.58%,降幅最大。
“政策傳導機制驅動中小銀行快速跟進,避免存貸利差過度收窄。”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艾亞文認為,相對于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小銀行面臨更嚴峻的息差壓力。
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壓降存款成本,為貸款“降價”騰挪空間也是大勢所趨。
“目前,剩余的存款定價高地可能僅剩同業定期(暫未納入自律),中小銀行長期限定存和大額存單、特色存款等。”開源證券首席分析師劉呈祥指出,近期中小銀行定存下調,應該是“開門紅”之后的營銷力度減輕,但也不排除有自律機制指導。只有將中小銀行的存款成本有效壓降,才能使銀行體系的存款成本整體下移,貸款定價才能打開向下空間。
中小銀行大幅降息可能會帶來什么影響?業內認為或加快存款搬家的速度。
一位資深銀行從業者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在之前的幾輪降息周期中,由于中小銀行仍保持著相對較高的存款利率優勢,市場資金流動整體較為平穩,這些銀行實際上充當了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緩沖帶。然而,隨著近期中小銀行加速跟進降息,這種緩沖作用正在快速減弱。
“對于銀行而言,存款掛牌利率下調有助于對沖降息帶來的息差收窄壓力,呵護其盈利能力。”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先爽認為,但同時也需關注短期內可能帶來的存款遷徙壓力,降息后銀行一年期存款掛牌利率為0.95%,而目前最新一年期NCD(大額存單)到期收益率為1.68%,較大的收益率差距可能會導致存款脫媒。
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為316.96萬億元,同比增長8.1%,當月新增存款近2.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5000億元。其中,非銀存款單月增加近1.2萬億元,創下近十年同期新高。
存款利率下調引發的“存款搬家”效應是推動非銀存款增長的原因之一。“存款利率下調會降低對儲戶的吸引力,存款‘搬家’現象或將強化。”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研報中表示,銀行理財等低風險資管產品迎來增量資金,增大債市配置力量。此外,對于債市而言,存款利率下調可能會推動包括國債利率在內的廣譜利率進一步下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