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8日電 (薛宇飛)在18日舉行的2025陸家嘴論壇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全球貨幣政策協調處于“三無”狀態,即沒有機構、沒有工具、沒有共識。
在2025陸家嘴論壇“增強全球貨幣政策的協調性”會議上,周小川稱,全球各國及地區的貨幣政策及宏觀經濟政策是各自為政的,原本不需要協調或者協調不了,因為各國及地區宏觀經濟狀況不一樣,有的國家出現了通脹,有的國家出現通縮,還有的國家的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很大,這些都導致宏觀調控的方向不一致,因此,貨幣政策基本是各國針對各自實際情況做出的。
“在實行貨幣政策宏觀調控中,有很多國家對自己國家實際情況的判斷,以及應該采取何種調控出現了很多錯誤。因此,各國貨幣政策當局相互之間交流顯得很重要。”周小川說。
周小川稱,21世紀以來,增強全球貨幣政策協調性的情況出現了很多變化。首先,隨著全球化進展,全球經濟周期和宏觀狀況上趨同的現象越來越多。其次,經濟大國的貨幣政策和宏觀狀況有溢出效應,會對別的國家有影響,不一定是通過儲備貨幣形式傳導,有時候是通過危機進行傳導的,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又產生了一種現象,一個國家出現金融不穩定,在傳導到另一個國家后,還能反噬回來。
周小川表示,面對上述情況,發展中國家開始要求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儲備貨幣發行當局考慮全球性影響,如果出現危機,各國及地區應該協調起來。但是,在貨幣政策協調方面,沒有任何國際規則進行過約定,也沒有哪個機構負責全球宏觀政策或者貨幣政策的協調。
“掰著手指頭數數,哪個機構未來有希望起到這種作用?或許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周小川繼續稱,從現狀看,IMF可能負責匯率、國際收支方面的協調,金融穩定方面的相關問題也可以出手。但從IMF正式職責與定義看,它不具備承擔“全球央行”角色的能力。全球貨幣政策協調處于“三無”狀態:一是沒有一個機構負責這件事;二是沒有工具,沒有貨幣,目前有的是SDR(特別提款權),但SDR是一個記賬工具;三是沒有共識。
“所以,我們要做很多研究、論證、溝通工作,看未來能不能取得更大的共識。”周小川最后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