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股市>>正文

創新藥指數調整,基金經理如何看待后市行情?

2025-06-19 17:11:37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6月19日電 (周奕航)今年以來,創新藥板塊強勢上漲,相關主題基金也斬獲了不錯的收益。中新經緯梳理發現,截至17日,全市場20只創新藥ETF年內平均收益率為31.94%,其中最高收益率為64.94%,最低收益率為13.5%。

  連續上漲多日后,近日,中證創新藥指數(931152.CSI)出現回調,從6月12日1912.97點跌至18日收盤時1790.73點,五個交易日內跌幅為3.36%。作為今年以來的熱門主題之一,創新藥板塊后續走勢如何,基金經理怎么看?

  年內收益率最高達64.94%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2025年以來,可統計的20只創新藥ETF收益全部為正。

  具體來看,共有6只基金年內收益率超50%。其中,華泰柏瑞基金旗下華泰柏瑞恒生創新藥ETF以64.94%的收益率位居榜首;景順長城基金旗下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次之,年初至今收益率為61.81%;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以57.67%的收益率位居第三。

  此外,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和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均斬獲50%以上的收益率,年初至今收益率分別為56.97%、56.47%和56.31%。

  全市場20只創新藥ETF中,華泰柏瑞恒生創新藥ETF和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為國際(QDII)股票型基金,其余均為被動指數型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廣發基金旗下劉杰管理的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規模最高為120.24億元。該基金成立于2022年7月1日,截至2025年6月17日,年內收益率為56.47%。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上述創新藥ETF成立年限在4個月至5.25年之間。其中,成立時間最長的是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該基金由銀華基金旗下基金經理馬君和王帥共同管理,年內收益率為13.61%;成立時間最短的是工銀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該基金成立于2025年3月26日,由工銀瑞信基金旗下基金經理劉偉琳和焦文龍共同管理,年內至今收益率為22.66%。

  銀華基金旗下基金經理馬君向中新經緯表示,近期,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議上,港股龍頭創新藥企研發的PD-(L)1/IL2雙抗藥物臨床數據大超預期,作為后線用藥做出了媲美一線在售明星藥物的效果。

  “繼之前PD-(L)1/VEGF產品管線授權出驚人的價格后,PD-L1/IL2再次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馬君稱,受此消息影響,對應股票及港股創新藥ETF大幅上漲,A股相關映射標的也大幅上漲,二級市場投資者對創新藥的關注度愈發升高。

  基金經理如何看待后市行情?

  截至6月18日,2025年以來,中證創新藥指數(931152.CSI)年內漲幅為12.82%;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31250.CSI)漲幅為59.18%。

  興證全球基金基金經理助理隋毅在興證全球基金公眾號文章中表示,從今年初到現在,創新藥板塊處于從估值極致壓縮到合理估值恢復的過程,到現在為止,還是有很多質地比較好的創新藥公司,在估值合理甚至偏低估的狀態。從大的角度判斷,現在這一輪還是在往合理估值走的狀態。

  也有基金經理提醒投資者警惕創新藥估值。融通基金萬民遠在融通健康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2025年一季報中表示,一季度,創新藥出海及AI+醫療兩大方向表現出色,成為醫藥板塊的主線,尤其以創新藥出海為代表的細分領域去年以來對外授權交易頻繁,且首付款金額逐步攀升。盡管創新藥產業趨勢明確,但A股市場創新藥資產價格較貴,該基金配置A股創新藥較少

  談及本輪創新藥的上漲邏輯與前幾年的醫藥牛市有何區別,隋毅表示,前幾年的醫藥牛市是流動性極致寬松帶來的估值泡沫的急速催生,回頭去看,2021年有很多大家口中的好公司,但在那個時間點估值給到了一百五六十倍,甚至第二年的一百多倍估值,這是非常夸張的估值泡沫狀態。而這一輪的特征是,四年的熊市使起始估值位置非常低,甚至很多公司都跌破了大家認為的安全邊際的位置。

  “基本面方面,今年的醫藥行情甚至全市場行情是分結構的,總量機會相對比較少,整體以AI和半導體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有結構性的機會。對應到醫藥板塊也類似,創新藥是醫藥板塊中新質生產力的板塊,科技成分很強,過去十年整個行業和公司都在快速進化,也有非常多的領域在朝好的方向發展。”隋毅稱。

  馬君表示,依舊看好創新藥產業厚積薄發、已經開始并將長達數年的產業景氣度,創新藥的研發和銷售放量是個長期的過程,當研發實力得到越來越多認可之后,可以對產業持長期樂觀的態度。

  廣發基金旗下基金經理劉杰在廣發基金公眾號文章中表示,綜合來看,2025年港股創新藥板塊基本面持續向好。在商業化進程加速、盈利能力改善的背景下,疊加AI技術應用帶來的研發效率提升,行業或將逐步進入收獲期。基于前期的研發投入積累和市場規范引導,2025至2026年有望成為創新藥成果集中兌現的重要階段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張澍楠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