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咨詢吳淳:中國正加速從大規模生產制造中心向全球創新策源地轉型
中新社天津6月24日電 (記者 劉文文)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波士頓咨詢公司中國區執行合伙人吳淳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正加速從大規模生產制造中心向全球創新策源地轉型。
當前,中國在智能裝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展迅猛,吸引了越來越多跨國企業深度布局:特斯拉布局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巴斯夫一體化創新基地進駐廣東湛江,西門子持續擴大在華研發布局……這些巨頭正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國從傳統的“世界工廠”向“創新實驗室”轉型。
“科技創新已然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吳淳看來,中國從大規模生產制造中心向全球創新策源地的演進轉型絕非偶然,而是多重要素協同發力的必然結果。
從需求側來看,中國擁有超大的市場規模,產業升級需求與消費者對新興技術的快速接納能力,為創新提供了獨特的試驗場與迭代動力。以智能裝備領域為例,復雜多樣的工業應用場景,對技術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企業加速技術優化;在新能源領域,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與巨大的市場體量緊密結合,大幅縮短了技術成熟周期,實現了成本的快速下降。“這種需求驅動型創新模式,顯著壓縮了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的時間跨度,成為吸引全球企業深耕中國本土研發的核心動力之一。”吳淳強調。
從供給側而言,中國依托覆蓋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全球最完整工業體系,為復雜技術的產品化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研發與應用人才隊伍規模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研發人員總量多年居世界首位。這些關鍵要素持續吸引著全球創新資源匯聚于此。
與此同時,伴隨著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科技開放體系的完善,外資在華研發投入意愿與規模持續攀升。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最新版《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跨國公司加速設立研發中心,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創造動力。據統計,2025年5月,上海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到603家;2024年,北京新認定外資研發中心超110家,截至2025年1月,外資研發中心數量達到221家,實現成倍增長。
吳淳進一步指出,中國在數字化、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突破性進展,為跨國公司開辟了全新增長空間。一方面,跨國企業可憑借扎根中國本土的優勢,深度參與中國市場,加大創新投入力度,進一步激發自身創新潛能;另一方面,跨國企業還能借鑒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積累的創新經驗,優化自身戰略布局,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展望未來,隨著中國在高附加值環節參與度的不斷提高,全球產業格局也將經歷持續調整和優化。吳淳認為,中國憑借強大的經濟韌性與創新驅動力,將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發揮更為關鍵的支撐作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