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金融>>正文

多家中介機構收千萬罰單,上半年會計所罰沒款同比增超90%

2025-06-30 21:10:27 第一財經

  多家中介機構收千萬罰單,上半年會計所罰沒款同比增超90%

  在“追首惡”與“打幫兇”并舉態勢下,監管對財務造假案所涉中介機構的追責持續趨嚴。

  證監會近期公布了一批行政處罰,均指向中介機構,包括大信所、中喜所、中審眾環所多家會計所因牽涉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被罰,部分機構被罰沒金額超過千萬,違規行為包括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出具的文件存在重大遺漏等。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及交易所披露了118張罰單,涉及近40家會計所。其中,有16家會計所遭到行政處罰,合計罰沒款達到1.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94%。

  多家會計所涉財務造假案被罰

  從近期監管披露的罰單來看,監管針對財務造假的“全鏈條追責”在不斷強化,除了造假方本身,配合造假方、中介機構也難逃追責。

  證監會日前更新披露了一批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向多家中介機構。包括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稱“大信所”)、中喜會計師事務所(下稱“中喜所”)、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稱“中審眾環所”)以及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等。

  而上述機構被處罰的原因,均涉及在財務造假公司的審計工作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要么出具的文件存在重大遺漏。

  其中,大信所出具的星星科技2019年、2020年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在對星星科技2019年度財務報表審計中未勤勉盡責,在對星星科技2020年度財務報表審計中未勤勉盡責;另外,大信所為廣匯物流提供年報審計服務,出具的2022年度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大信所在對廣匯物流2022年度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未勤勉盡責。

  對此,證監會決定責令大信所改正,因在上述兩家公司年報審計中未勤勉盡責,被合計罰沒1799.05萬元,并對4位涉事簽字會計師分別處以50萬-60萬不等的罰款。

  另外,中審眾環所為債券發行人宜華集團提供年報審計服務未勤勉盡責,出具的2017年、2018年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被證監會罰沒350.94萬元;中喜所為華訊方舟提供鑒證業務時,在2020年度審計過程中已發現諸多異常,仍出具業務真實性影響已消除的《專項審核報告》,被證監會處以50萬元罰款。

  上半年會計所罰沒款同比增超90%

  記者梳理今年上半年中介機構罰單發現,監管針對會計所的罰單數量及罰沒金額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多。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及交易所披露了118張罰單,涉及近40家會計所。其中,有16家會計所遭到行政處罰,較去年同期數量增加45%;合計罰沒款達到1.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94%。

  其中,大信所被罰次數最多為5次,分別在星星科技、啟迪環境、華訊方舟、廣匯物流、雛鷹農牧多家公司年報審計中存在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違規行為,合計被罰沒3129.23萬元;天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罰沒金額最高,合計達到4964.43萬元,涉及在中利集團、江蘇舜天年報審計中出具含有虛假記載的文件。

  拉長時間來看,自去年7月1日新修訂的《會計法》實施以來,會計所因涉及財務造假案件被追責的力度明顯加大。同花順數據顯示,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證監系統及財政部等監管部門針對會計所違規罰沒金額合計達到7.75億元,較上一同期數據增長3.75倍。

  從罰款倍數來看,亦有明顯提升。以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罰款的會計所為例,近一年平均罰款倍數為2.45,較上一同期平均值1.66倍明顯增加,其中被處于5倍以上罰款有近10例。同時,對涉重大財務造假案件的中介機構采取了“頂格罰”,比如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被證監會采取“沒一罰十”。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也多次強調加強對財務造假的懲處力度。6月初,最高法、證監會印發《關于嚴格公正執法司法 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及,要形成對財務信息披露造假行為的全方位打擊。

  包括堅持“追首惡”、“打幫兇”并重原則,依法嚴格追究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有關中介機構以及教唆、幫助財務信息披露造假的供應商等第三方的法律責任, 支持向應當承擔責任的發行人及“關鍵少數”責任主體進行民事追償,依法從嚴懲處財務信息披露造假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依法追究配合財務造假的第三方的刑事責任。

  證監會近期表態,再度重申監管對于財務造假“零容忍”的態度,并首次對配合造假方同步進行追責。并表示將進一步強化對造假責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責,通過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體系,全面懲處財務造假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配合者,堅決破除造假利益鏈、“生態圈”。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王永樂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