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7月4日電 4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指出,加強違規掛靠、假冒國企問題的梳理排查和證據收集;中央企業要加大品牌建設專項資金投入,探索建立品牌投入與企業經營收入、利潤水平相關聯的投入機制。
《意見》指出,為推動新時代中央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打造卓著品牌,進一步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增強企業軟實力,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方位推進中央企業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加強全員、全流程、全要素、國內國際全覆蓋的全面品牌管理,以高質量品牌建設、高價值品牌資產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推動企業加快做強做優做大、實現高質量發展。
工作中要做到: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中央企業品牌建設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將政治優勢轉化為品牌發展優勢。堅持價值導向,突出內在價值、長期價值,促進各類品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全面融合,將品牌建設與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統籌部署、同步推進,促進品牌與業務深度融合、相互賦能。堅持創護結合,注重品牌創建和聲譽維護協同推進,促進企業和國家整體形象不斷提升。
到2030年,中央企業品牌引領意識明顯增強,品牌強企戰略普遍實施,品牌價值大幅提升,不斷涌現管理科學、貢獻突出、要素鮮明、價值彰顯的知名品牌。到2035年,中央企業品牌影響力、競爭力、引領力顯著提升,形成一批管理先進、貢獻卓越、價值引領、享譽全球的卓著品牌。
二、全面加強品牌戰略管理,推進品牌深度融入企業發展
(一)加強品牌戰略制定。充分認識品牌戰略是企業核心競爭戰略,把品牌建設作為長期性、戰略性重要任務,大力推進品牌強企。順應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市場升級趨勢,聚焦企業核心價值定位、自身資源稟賦和行業競爭態勢,科學制定品牌戰略,明確發展方向、任務目標、創建路徑。
(二)加強品牌戰略實施。推動品牌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一體部署、同步實施。發揮集團整體優勢,整合內外部品牌資源,將品牌戰略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層面、全過程,破解品牌工作的“孤島現象”。根據品牌戰略目標,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推進計劃和責任分工,確保實施落地。
(三)加強品牌戰略優化。完善品牌戰略閉環管理,識別影響戰略實施的關鍵因素,動態監測實施過程,定期評估重點任務推進成效。結合外部發展態勢和評估結果,適時適度調整戰略實施舉措,確保戰略執行科學有效,戰略目標穩步實現。
(四)加強品牌戰略認同。強化品牌戰略內部宣貫,加強專題會議部署、專項業務培訓,增強全員品牌意識,形成品牌共識,提升全員戰略執行力。強化品牌戰略利益相關方溝通,加強品牌戰略發布、特色活動推廣,傳遞品牌核心理念和價值主張,贏得更廣泛認同。
三、全面加強品牌目標管理,鍛造品牌價值提升核心能力
(一)強化創新賦能,打造一流品牌。把自主創新作為品牌創建內核,大力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品牌集聚要素、整合資源作用,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實現品牌煥新發展,加快提高產品附加值,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的有效聯動,圍繞戰新產業探索打造系列新品牌,增強新技術新產品市場吸引力、號召力。
(二)筑牢質量基石,培育優質品牌。把高品質作為品牌發展基石,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理念,深入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積極構建數字化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聚焦消費需求變化,不斷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讓央企品牌更好回饋社會、服務人民。
(三)厚植文化底蘊,建設特色品牌。把優秀文化作為品牌底色,凝練弘揚具有行業特點、企業特色的“精神譜系”,著力構建主題突出、個性鮮明、奮發向上的品牌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融入企業品牌,對內凝聚愛國愛企的價值共識,對外營造共創共享的良好氛圍,厚植企業品牌發展底蘊。
(四)強化履責擔當,創建責任品牌。把社會責任作為品牌基因,增強責任擔當,深化履責實踐。強化民生領域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充分發揮托底保障作用,積極參與搶險救援、應急保障、鄉村振興,塑造可信賴、受尊敬的責任央企品牌形象。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增強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供給,努力引領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打造綠色品牌。
(五)堅守誠信底線,擦亮金字招牌。把誠信作為品牌命脈,嚴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商業道德操守。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業運營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行業和政府監督,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及時解決消費者合理訴求,樹立誠信經營典范,提高品牌認可度、忠誠度。
四、全面加強品牌過程管理,強化品牌價值提升制度保障
(一)加強品牌理念管理。聚焦品牌戰略和目標受眾,提煉品牌核心價值,打造包容性、協同性、延展性的品牌理念,樹立清晰一致品牌主張,對外塑造統一品牌形象。結合企業發展需求、時代審美變遷,優化品牌識別體系,明確品牌口號,建立品牌烙印。
(二)加強品牌架構管理。結合市場需要和行業發展,突出差異化競爭優勢,科學確定各類品牌定位;谄放茟鹇,統籌考慮單一品牌、主副品牌、背書品牌、混合品牌等品牌架構模式,明晰品牌架構體系。規范各類品牌市場布局、層級結構,增強母子品牌價值關聯度,積極發揮母品牌增值帶動、子品牌提質反哺作用,做強做優做大集團母品牌,做深做實做精核心子品牌,凝聚品牌發展合力。
(三)加強品牌保護管理。建立健全品牌授權準入、動態審核、清查退出機制,加大對擅用、濫用品牌行為的監測、識別和處罰力度,加強違規掛靠、假冒國企問題的梳理排查和證據收集,確保品牌使用規范。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自有品牌商標注冊,預防惡意商標搶注行為。常態化開展商標侵權監測,完善商標維權與爭端解決機制,綜合運用協商溝通、輿論維權、法律訴訟等打擊侵權行為。
(四)加強品牌聲譽管理。將品牌聲譽管理融入企業風險內控體系,建立健全事前防控部署、事中妥善應對、事后評估修復的品牌危機管理機制,切實維護好企業品牌資產權益。注重品牌“共生共創”,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引導帶動目標受眾和企業共同創建品牌。完善輿情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塑造真實立體、勇于擔當的品牌形象。
(五)加強品牌傳播管理。聚焦目標受眾,增強議題設置能力,做精做優傳播內容,引發品牌共鳴,帶動共同傳播。整合傳播資源,積極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協同高效的品牌傳播體系。強化借勢傳播,緊抓國內外重大活動、重大事件機遇,有效借助行業知名展會、國際主流論壇等平臺,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圍繞品牌理念,立足基層一線,講好品牌故事,推進品牌深入人心。
(六)加強品牌體驗管理。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全流程品牌體驗管理。洞察客戶需求和個性偏好,運用工業旅游、公眾開放、博物館展示等方式,精準設計產品、服務、環境體驗,逐步推進情景體驗、社群體驗。圍繞利益相關方關切,結合企業資源,整合優化各類品牌接觸點,實現品牌與目標受眾的緊密連接,增進情感認同。
五、全面加強品牌資產管理,系統提升整體品牌價值
(一)有效識別品牌資產。加強品牌盤點,定期梳理、精準掌握集團品牌、所屬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技術品牌、要素品牌等各類品牌。從市場表現、財務貢獻、行業影響等分析各類品牌,有效識別品牌資產,建立品牌資產目錄,夯實品牌資產管理信息基礎數據。
(二)科學評估品牌資產。將內部評估和外部評價相結合,從管理水平、生態關系、國際經營等不同維度科學評估各類品牌資產,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市場、客戶對品牌的認知認可。以評促建推動品牌資產科學管理和有效運營,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價值創造內驅力,有力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梯次培育優質品牌資產。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子品牌特點,制定差異化培育和精細化管理策略,加強對核心子品牌的資源投入和培養力度。結合品牌戰略、品牌架構、品牌資產評估狀況,建立品牌資產增補退出機制,以注銷、轉讓、出售等方式,逐步淘汰主責不符、形象不佳、價值不高、潛力不大的不良品牌資產。注重并購重組企業優質品牌資產的繼承維護,形成整體優勢。
六、全面提升品牌國際化水平,增強品牌全球影響力
(一)明確品牌國際化發展策略。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有梯度、有層次推進品牌國際化布局,推動品牌建設與國際化經營一體推進、同頻共振。針對目標市場經濟、社會、文化差異,把握不同市場的品牌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品牌國際化發展策略和行動指引,將其納入企業品牌戰略和國際化經營規劃。
(二)增強品牌國際化運營能力。建立健全品牌國際化管理體系,明確集團總部、駐外機構等各層級管理職責。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建立境外商標規范管理、品牌風險評估和品牌資產保護制度。立足優勢產業加快向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延伸發展,高水平開展并購重組,引入全球優質品牌資產,增強品牌張力和全球競爭力。積極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提升央企品牌認知認可。
(三)提升品牌國際認知認同。構建融通中外的品牌文化價值體系,立足區域文化特征和受眾需求,探索“一國一策”差異化、精準化傳播模式。圍繞海外業務發展和品牌布局,適應國際傳播新趨勢,打造特色鮮明、用戶喜歡、影響廣泛的外文網站和海外媒體賬號矩陣,廣泛舉辦符合當地國情、社情、民情的品牌傳播活動,加快形成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加強海外媒體溝通合作,借助大國外交及重大國際項目、活動等放大品牌聲量,提高品牌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強化品牌跨文化融合。推動海外經營機構在海外經營管理、重大項目實施中將ESG工作作為重要內容,主動適應所在國家、地區ESG規范要求,強化ESG治理、實踐和信息披露,持續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結合屬地宗教信仰、風土民情、消費習慣等,按需提供產品、服務,更好融入屬地生產生活。深化與國際知名高校、智庫、企業、非政府組織等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提升當地重點群體、關鍵圈層和周邊社群好感度,塑造“有責任、有溫度”的國際品牌形象。
七、全面加強組織保障,筑牢新時代品牌發展堅實根基
(一)加強組織推動。國務院國資委設立中央企業品牌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指導、組織推進中央企業品牌建設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社會責任局,負責具體組織動員、指導督促和成效評估。中央企業要將品牌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同志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健全品牌引領、部門協同、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品牌建設專門機構、專職部門,推進品牌建設專業化、體系化發展。
(二)加強品牌投入。國務院國資委加強資源統籌,建立中央企業品牌實驗室,形成一支品牌理論深厚、熟悉中央企業情況的高水平品牌專家隊伍。中央企業要加大品牌建設專項資金投入,探索建立品牌投入與企業經營收入、利潤水平相關聯的投入機制。加強品牌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品牌人才引進、培養、考評、晉升機制。探索搭建品牌管控一體化的數智系統,動態反映品牌管理水平和品牌價值。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內部品牌研究機構,為企業品牌建設創新、理論成果轉化應用提供智力支撐。
(三)培育品牌標桿。國務院國資委分行業、分領域總結品牌創新發展模式,選樹不同類型優秀品牌創建成果,梯次培育優秀品牌。探索構建中央企業品牌建設聯合體,鼓勵企業在品牌推廣、品牌保護、品牌走出去等方面創新合作,加強聚力協同、資源互通、共享共贏。深化品牌建設交流互鑒,適時組織開展專項調研、專題講座、專門培訓。中央企業要圍繞主責主業和戰略布局分批選樹各類優秀品牌,發揮先行探路、引領帶動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四)完善監督考核。國務院國資委加強品牌價值考核引導和正向激勵,構建中央企業品牌價值評價人工智能大模型,強化目標管理,實現品牌價值提升可衡量、可實現、有成果、有時限。將品牌價值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央企業要建立長效品牌考核監督機制,強化品牌建設責任意識,制定品牌工作評價體系,將品牌建設納入企業考核體系,推進品牌長效發展;強化激勵機制,對提升品牌價值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和人員予以適當激勵,增強全員參與品牌建設工作的事業心和榮譽感。(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