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7月11日電 題:商業化落地是機器人企業上市的“必答題”
作者 張翠霞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
近日,移動機器人廠商極智嘉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是機器人公司港股上市的最新一例。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機器人公司披露赴港上市相關計劃,僅6月就有6家遞交港股上市申請書。
機器人公司扎堆向港股上市,背后伴隨著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的態勢。年初以來,DeepSeek和宇樹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出圈”,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生產熱情被引爆,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快速增長。截至目前,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超過90萬家。其中,今年前5個月新增相關企業10萬家,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44%。從產量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上升35.5%,達到6.9萬臺,服務機器人產量躍升13.8%,達到了121.6臺。機器人行業走向行業發展的關鍵階段,要實現持續發展,企業需要資金支持,來進行技術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渠道建設,上市融資成為重要途徑。
而之所以有多家企業選擇走港股上市之路,一方面,是證監會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尤其是對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企業,境外上市能充分利用國際資本市場資源,增強全球市場拓展能力。另一方面,香港資本市場作為承接海外資金的蓄水池,也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機器人等人工智能類新產業、新技術企業,受市場關注度較高,支持機器人企業上市有利于匯集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從行業角度看,機器人行業標桿企業(如地平線機器人、越疆、優必選等)在港股都有較好的市場表現,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應,后繼者們看到前輩們的成功,也更希望通過在港股上市提升行業地位。而國內機器人產業基本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供應鏈驅動模式,包括在電機、軸承、諧波減速器、零部件等細分領域,都有較好的支持。這為機器人企業當前發展與未來成長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是上市的重要支持因素。
不過,機器人企業的上市之路也面臨不少挑戰。機器人賽道無疑是當前競爭最激烈的賽道之一,先跑出來的也許能搶占較大市場,而后跑出來的在市場規模、地位方面都將受到制約,甚至生存困難。機器人行業需要大量、長期的研發投入與技術積累,許多企業雖然度過了純技術的攻關期,但進入產品化、商業化落地這一耗資較大的時期時,卻缺乏營收的資金支持。從向港股遞交上市申請企業的財務情況看,部分機器人公司2024年尚處于虧損狀態,也有連續3年虧損的企業,另有一些機器人企業面臨流動負債較高等其他財務壓力。同時,港股上市對企業也有“門檻”限制,如對收入、研發投入、商業化路徑證明等方面,部分籌備港股上市的機器人企業不久前才達到相關上市規則的標準。
對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企業而言,在投入研發期、擴產期的適度虧損應當是可以被市場接受的,但企業應當防止在發展過程中過度受限于這些問題。如果企業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可以考慮向某一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尋求能夠快速切入的細分賽道,如旅游機器狗在登山旅游、陪伴、運輸等場景下都受到歡迎。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可選擇有利于企業商業化落地的方向,這有助于在上市融資前緩解企業財務問題。(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