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土拍市場“縮量提質”:一線城市溢價率創年內新高,單價“地王”頻現
每經記者|劉頌輝 每經編輯|魏文藝
“上海誕生新的全國單價地王項目”“深圳土地單價時隔十年再破紀錄”⋯⋯7月份,多個熱點城市的土拍消息頻登熱搜榜,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各機構統計數據發現,7月土地市場總體供應面積同比下降,但多地土拍卻刷新了當地樓面價紀錄。尤其是一些“絕版地段”“多年斷供區域”的高品質宅地入市出讓,引來眾多房企的激烈爭奪。如上海、深圳、蘇州等地陸續拍出高溢價、高總價、高單價地塊,土地市場“縮量提質”特征顯著。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8月1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從各城市群的土地出讓金額來看,長三角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央企、國企和地方國資房企仍是拿地主力,民企僅在重點深耕區域補充土儲。
“土地市場爭奪激烈,一方面是由于房企希望抓住窗口期,在核心城市的優質地塊進行補倉。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各地釋放的優質地塊和稀缺項目吸引了房企的目光,稀缺性決定了競爭的激烈性。”劉水認為,接下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熱點城市的核心地塊或將繼續保持高溢價成交。而三四線城市則以底價成交為主,部分城市可能通過優化供地結構、降低起拍價格等方式吸引房企投資布局。
一線城市溢價率創年內新高
據克而瑞數據,7月全國土地市場成交規模迎來季節性環比回落,土地成交建筑面積、金額分別環比下降13%、18%;供應建筑面積低位運行,為6181萬平方米。
7月份,克而瑞重點監測城市的土拍平均溢價率達9.9%,為2025年二季度以來月度新高,主要是下半月兩周接連出讓了多宗優質宅地。其中,一線城市土拍溢價率大幅攀升,上升至25.7%,創下今年以來的月度新高;三線城市土拍溢價率小幅上升至4.6%,較上月增加1.2個百分點;二線城市土拍溢價率下降1.1個百分點至6.2%。
7月14日,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核心桂灣片區一宗宅地出讓,共吸引12家房企角逐。經過158輪激烈競價,該地塊被招商蛇口以總價21.55億元、樓面價84180元/平方米、溢價率86.10%競得。這也是時隔十年,深圳宅地樓面價首次突破8萬元/平方米關口,成為深圳單價“地王”。
來源:中指研究院
7月23日,綠城中國以總價46.67億元、樓面價65242元/平方米、溢價率8.74%競得位于蘇州市蘇園土掛(2025)04號地塊,刷新蘇州樓面價歷史紀錄,并且成為江蘇省單價“地王”。
7月27日,備受市場關注的上海徐匯衡復風貌地塊正式出讓,最終被民營企業上海祺祥旺宇置業公司以總價12.25億元、樓面價20.03萬元/平方米、溢價率22.38%競得,一舉刷新了上海乃至全國涉宅用地樓面價紀錄。此前該紀錄為今年2月出讓的上海靜安寺C050101單元095-7地塊,成交樓面價16萬元/平方米。
來源:中指研究院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7月,溢價率超過10%的地塊出現在杭州、上海、成都、武漢、青島、南京、深圳和長春等城市。其中,長春經開區一宗地塊溢價率最高達到100%,上述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地塊溢價率也超過86%。
從全國住宅用地成交總價TOP10來看,高總價地塊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和深圳。其中,上海有5宗地塊入圍,總成交金額高達244億元,其中虹口區北外灘地區hk315-11地塊以總成交價65億元位列月度榜首。杭州和深圳各有2宗地塊入圍,總成交金額分別為46億元和45億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場研究總監馬千里表示,7月,武漢、濟南、西安均有宅地流標或撤牌,因為未來銷售前景確定性不足或未達出讓預期,未能成功如期出讓。不過,整體土地流拍率9%,處在近年低位。
在馬千里看來,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時隔十年再度召開,將2025年以來加快推進的城市更新工作站位進一步拔高,要求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并提及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隨著各地城市化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推進,土地使用效率的進一步挖潛,預計各地將迎來更多優質宅地入市。
上海土地交易市場一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頌輝 攝
將延續“縮量提質”市場特征
如同今年不斷升溫的夏季,土地市場各家房企參拍氣氛熱烈。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TOP100企業權益拿地總額5783億元,同比增長34.3%,相比6月小幅增長1個百分點。中海地產、綠城中國和保利發展分別以542億元、522億元和424億元的權益拿地金額排在前三位。
2025年1—7月房企權益拿地金額和面積TOP10 圖片來源:中指研究院
據劉水介紹,今年前7個月,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以央企、國企和地方國資為主力,這些企業繼續聚焦核心城市并加大力度補倉。而民企僅在重點深耕區域補充土儲。
如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成都等四個城市的拿地金額均進入當地前十;建發房產則在杭州、北京、蘇州和成都四個城市的拿地金額進入當地前十。民企方面,濱江集團聚焦杭州,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額第一;興耀房產集團在杭州、大華集團在上海均增加土地儲備;嘉禾興地產則進入成都拿地金額榜前十。
在今年前7個月房企全口徑新增貨值榜上,綠城中國、中海地產和保利發展位列前三,金額分別為1116億元、935億元、907億元。TOP10企業全口徑新增貨值總額6871億元,占TOP100企業的43.5%,TOP100企業新增貨值門檻為55億元。
2025年1—7月房企新增貨值TOP10 圖片來源:中指研究院
在政策層面,7月多地發布了供給側管理優化新政。如北京于7月10日印發《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優先向軌道交通站點和就業密集地區供應住宅用地,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這不僅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更有活力的市場化宅地,并且進一步豐富了宅地供應的結構。
成都于7月21日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在四方面提升供應質量,包括完善“人房地錢”聯動機制、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分板塊靈活制定商服自持比例、支持高品質住宅建設。
馬千里分析指出,下半年土地市場有望維持適當的競拍熱度,在合理的交易規模下為穩市場提供更多動力,釋放更多穩定信號。集聚大量外來人口的核心城市,以及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中小城市,在合適的開發指標之下,城市更新類宅地在助力城市煥新發展的同時,也為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更多強確定性的投資標的,并持續提振從業者和需求側信心。
劉水則提醒道,短期來看,房企當下更加注重項目的安全性與盈利的確定性,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熱點城市的核心地塊,憑借稀缺屬性預計仍將頻現高溢價成交,成為房企爭奪的焦點。不過,仍需避免獲取高價地,防止因單價過高而為項目后續開發帶來挑戰。“產品力競爭升級,得房率提升、外立面材料升級成趨勢,已在倒逼開發商提升設計能力,拿到地以后如何打造‘好房子’,是企業未來的一個考驗。”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