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5%利潤來自政府補貼!“600元股”大跌近80%!多重疑問待解!|e公司調查
證券時報 胡敏文
8月29日,極米科技(688696)發布202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26億元,凈利潤0.88億元。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計入利潤表中來自政府補助的金額達4887萬元,占當期利潤的一半以上,且長期以來,政府補助在該公司的業績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極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總部位于成都市高新區,主要生產投影設備,2021年登陸科創板。上市初期,公司股價表現強勁,一度沖高至614.43元/股,總市值超過400億元,成為當時科創板備受關注的個股之一。然而,高光過后,極米科技便開始持續下跌,截至2025年9月4日收盤,股價跌至127元/股,總市值89億元,較歷史高點跌幅接近80%。
股價暴跌的走勢,與極米科技近兩年半利潤嚴重依賴政府補貼形成呼應,而在高額政府補貼背后,尚有多重疑問待解。
超75%凈利潤來自政府補貼
從財報數據來看,過去兩年半時間里,極米科技凈利潤合計為3.28億元,而這期間計入利潤表的政府補助累計達2.49億元,占凈利潤的比重達到75.82%。這一數據說明,政府補貼已然成為極米科技利潤的主要來源。
以2023年為例,極米科技獲得的政府補助超過25項,諸如“產業扶持資金”“金融業發展專項資金”“創新能力獎勵”“國際物流補貼”等等,涵蓋區級、市級、省級的各類補貼,總額達1.12億元,占年度凈利潤的93%。2024年,極米科技獲得的政府補助仍超過15項,總額8800余萬元,占凈利潤的73%。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類政府補助中,宜賓市地方政府針對宜賓極米智能光電產業園項目(下稱“宜賓極米產業園”)的扶持格外突出。作為極米科技的核心產業布局之一,該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相關補助不僅規模大,還持續為公司業績“增色”。
超8億元產業園補助之謎
時間回到2018年11月,極米有限(后更名為“極米科技”)與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下稱“臨港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協議書》及《補充協議書》。協議約定,極米有限在當地投資15億元建設智能光電產業園,臨港經開區管委會提供8億元項目建設扶持資金、3500萬元產業入駐資金、3億元產業扶持資金及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兩高人才補貼等,按項目實施進度分階段支付。
當月,極米科技在宜賓設立全資子公司宜賓市極米光電有限公司(下稱“宜賓極米”),由其承繼宜賓產業園項目的權利義務。企查查顯示,宜賓極米注冊資本2000萬元,由極米科技100%持股。
2019年12月末,宜賓極米分別與兩家企業簽訂施工合同:一是委托宜賓港騰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產業園一期、二期,合同金額暫定4.59億元;二是委托宜賓港騰建設有限公司建設產業園三期,合同金額暫定1.91億元。2020年3月,宜賓極米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規劃建設5條產線,涵蓋整機產線、光機產線及實驗室。2020年年報提及,宜賓極米產業園廠房主體建筑已基本完工;2021年年報披露,產業園已基本投入使用。
宜賓極米產業園在建設期間,項目預算出現多次調整,2021年預算增至9.65億元。
從極米科技財報披露的在建工程科目來看,宜賓極米產業園這一項目的總投資額約9.7億元。
再看政府補助發放情況,2019年,宜賓極米收到產業園項目扶持資金3500萬元;2022年、2023年,分別收到4億元扶持資金。據公告,宜賓市三江新區(原臨港經開區)工業和服務業局同意將這部分建設支持資金轉為正式政府補助。也就是說,宜賓極米產業園合計至少收到8.35億元的政府補助,占產業園總投資的85%以上。
就該項目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而言,極米科技將其作為“遞延收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入賬,按資產使用壽命分攤計入利潤表“其他收益—政府補助”。2023年、2024年每年均有近2900萬元計入其他收益。截至2025年6月末,宜賓極米產業園政府補助在遞延收益科目的賬面余額為7.63億元。
記者聯系了宜賓市招商口的一位工作人員,據了解,當前宜賓市在招商引資領域,主要圍繞拿地、廠房租賃、銀行借款協助對接、產業基金投資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若企業希望獲得真金白銀的一次性獎補,可關注“升規入統”,企業入駐后,若產值達到特定規模,即可申請對應補助。當被問及前幾年是否存在直接資金扶持時,該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曾有稅收返還政策,但自“公平競爭條例”實施后,此類政策已不再允許。此外,他并未聽聞過其他可直接給予大額資金補助的政策。
“我們是拿不到這么高的政府補助的,通常地方政府補助比例多在30%到50%之間。極米科技宜賓產業園拿到的政府補助比例遠超常規。”一位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坦言。
知名財稅審專家劉志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種大額資金以補助形式出現,并不多見;地方政府大額補助新建項目更不多見。如果這個企業已經創造了很多稅收,給地方經濟做了很多貢獻,補助是可能的。”
子公司營收何以高于上市公司并表收入?
據公開報道,自2020年12月投產以來,宜賓極米產業園已建成6條投影生產線、6條鏡頭生產線、8條光機生產線,形成了從鏡片、光機到智能投影整機的設計、研發、制造產業鏈閉環。
從經營數據來看,宜賓極米2020年度就創造了近19億元的營收,2021年以來每年營業收入均在30億元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資子公司的宜賓極米,其營業收入經常性高于極米科技合并報表層面的營收。2022年宜賓極米營收比極米科技高出近7000萬元;2024年,這一差距擴大至4億元;2025年上半年,極米科技合并報表營收為16.26億元,而宜賓極米實現營業收入19.19億元,比上市公司高出近3億元。
而這建立在極米科技有多家子公司的情況下。單從營收數據來看,2024年宜賓極米、極米香港、極創光電、極米視界等四家子公司合計營收達到63.9億元,大幅超過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層面的營收。
對此,一位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向記者解釋:“上市公司合并報表收入小于全資子公司收入,很可能是源于內部交易抵銷。如果子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母公司或關聯方的交易,這些收入在合并報表中會被抵銷掉,從而導致合并報表收入低于子公司單獨的收入。”
據此分析,極米科技與子公司之間,或子公司彼此之間,可能存在體量龐大的內部交易。
宜賓極米增收不增利?
盡管宜賓極米營收規模可觀,但其盈利能力長期偏弱,不僅多次出現虧損,整體也近乎無盈利狀態。2020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凈利潤僅約400萬元。在成立之初實繳2000萬元注冊資本的情況下,宜賓極米至今凈資產僅為2157萬元。
但在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層面,盈利情況則截然不同,極米科技自2020年開始連年盈利,到2025年中報發布之際,這期間累計凈利潤達到15.8億元。
“利潤差異,較大可能在于內部低價關聯銷售和成本費用分攤邏輯。一種做法是子公司向母公司銷售產品時定價低于市場價格,甚至以成本價銷售;二是母公司負責高附加值環節,子公司負責低附加值環節;三是成本費用在母子公司之間不合理的分擔,都會造成子公司營收高但利潤低的情況。”某上市公司財務總監說。
總體來看,宜賓極米產業園實際投資不足10億元,全額獲得了超8億元的政府補助。項目投產后,其實施主體宜賓極米雖營收規模龐大,多次超過上市公司合并報表營收,但在上市公司整體盈利的背景下,自身盈利能力卻始終薄弱,未對當地稅收形成有效貢獻。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向宜賓有關部門詢問政府針對該補助出臺的相關文件。宜賓三江新區黨群工作部宣傳處的一位工作人員答復:“已征求產業局意見,涉及極米項目的,不方便對外宣傳報道,這部分材料抱歉不能提供。”
與此同時,記者撥通極米科技董辦電話,并將包含相關問題的采訪提綱發送過去。極米科技方面回復記者稱:“目前按照監管要求披露的我們已經披露了,有一些東西不方便披露。”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