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9日電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王秋蘋9日表示,現在正全力推動15項人形機器人國標研制,接下來還會重點攻關人形機器人安全、驅動技術、數據利用等標準,給機器人產業插上“標準的翅膀”。
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人工智能的國家標準都有哪些?有什么最新進展?對于產業發展有哪些助力?這段時間世界機器人大會和運動會很火爆。機器人領域的國家標準目前進展如何?將往哪些方向發展?
對于人工智能,王秋蘋提到,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國家標準已經發布30項,正在制定的有84項,基本覆蓋了基礎軟硬件、關鍵技術、行業應用和安全治理這些核心板塊,可以說是為產業健康發展“鋪好了軌道、筑穩了地基”。
“尤其今年,我們在多模態大模型、智能體、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還有鋼鐵、電力這些傳統行業應用方面,新發布了10項國標,立項了48項技術文件。”王秋蘋進一步稱,可以說,標準正加速牽引創新走向落地。
王秋蘋同時舉例,“AI服務器性能測試方法”“異構加速器統一接口”等標準,把算力測評和軟硬件接口統一起來,真正夯實了國產AI生態的根基。再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標識方法”標準,就像給內容安全豎起“警示牌”、筑牢“防火墻”,為技術應用劃出倫理底線。
王秋蘋表示,更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牽頭立項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風險處理指南》國際標準,正在把“中國方案”變成“世界語言”,為全球AI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對于機器人,王秋蘋介紹,自2021年全國機器人標委會成立以來,已經發布國家標準126項,還有41項正在研制。覆蓋工業、服務、人形、教育等多個領域,構建起“基礎通用、零部件、整機、系統集成、行業應用”五位一體的標準框架,有力支撐了整個產業規范發展。
王秋蘋明確,現在正全力推動15項人形機器人國標研制,接下來還會重點攻關人形機器人安全、驅動技術、數據利用等標準,給機器人產業插上“標準的翅膀”,助力中國機器人飛得更高、更穩。(中新經緯APP)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