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26日電 題: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賦能產業騰飛、筑牢安全底座
作者 毛煒達 張素
7月23日至26日,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博覽會以“啟航低空經濟、賦能千行百業”為主題,近300家企業攜創新成果參展。
多元成果匯聚
“低空經濟”已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精準供給、市場需求釋放、技術迭代突破、產業鏈群集聚的協同驅動下,中國低空經濟正從概念熱度轉向以落地實效和成本控制為核心的務實階段。
此次博覽會集中展現低空經濟領域發展成果,超過19件全球首發產品、25件全國首發產品亮相,其中包括全球首款7座3噸級多用途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飛行汽車平臺、大型固定翼無人駕駛飛機、氫能無人機等。
“對低空經濟產業而言,豐富的場景拓展了市場需求,促進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加速商業化進程,吸引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在受訪時說,低空經濟將催生更多新業態,創造新消費和就業機會。
賦能產業騰飛
外界注意到,相較于側重飛行器陳列的同類型展會,從開展前兩日進行“應用飛行展演”,到開幕翌日舉辦“基礎設施發展大會”,再到將無人機合規操作法律講堂搬進會場,低空經濟全要素成為本屆博覽會的一個突出特征。
“各方對低空經濟全要素的重視,恰恰反映了低空經濟的新趨勢。”首次參展的上海特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化京說:“技術創新水平提上來了,保障技術創新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技術手段、基礎設施正在齊頭并進。”
預測數據顯示,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3.5萬億元人民幣。當前,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的澎湃活力加速釋放。
不過,想讓低空經濟真正且盡快融入民生還要多措并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王明輝建議,需完善從適航認證到運營監管的全鏈條政策,統籌低空基建與氣象服務,突破電池續航等技術瓶頸,并以示范應用、政策引導等方式培育市場需求。
筑牢安全底座
管得住,才能放得開。此次會上發布《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框架指引(2025年版)》,明確應構建包含低空監視及低空安防設施在內的低空空管基礎設施。
“隨著低空經濟快速發展,低空安全作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不僅獲得政策重視,也成為市場的必然選擇。”姜化京介紹說,“多模態技術融合構建低空安全監管體系”通過5G-A、TDOA(到達時差定位)、RID(報文識別技術)、視覺光電等多種技術,實現低空多元感知融合,目前已在安徽合肥、上海閔行等地落地,“為執法機構提供可信賴的偵測反制設備,讓‘黑飛’活動無處遁形。”
會上還揭牌成立“華東(含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據知,聯盟將積極搭建低空經濟產業鏈交流平臺,重點開展政策研究、標準規范制定、產學研技術合作、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推動區域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目標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企業發展也需要乘著集群的發展之勢,我們將更加緊密融入產業鏈的深度協同,為低空安全健康發展貢獻‘長三角力量’。”姜化京說。(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