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補貼剛到位奶粉就要漲價?多家乳企辟謠稱并未漲價
作者:欒立
國家育兒補貼消息剛剛公布,有網友和部分自媒體在社交平臺發文,稱有商家趁機抬高奶粉等商品銷售價格。第一財經記者從伊利股份(600887.SH)、中國飛鶴(06186.HK)、貝因美(002570.SZ)等多家乳業上市公司了解到,相關漲價傳言不實。
業內分析認為,由于新出生人口數量持續走低,國內奶粉市場供給過剩,競爭持續加劇,并不具備漲價條件。
近日,部分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稱國家公布育兒補貼后,多家國內外嬰幼兒奶粉品牌產品價格出現30元到50元/罐的上漲,并呼吁抵制漲價品牌。這一消息引發眾多網友熱議,并于8月6日沖上新浪熱搜。
8月6日和7日,伊利股份、中國飛鶴、貝因美分別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應表示,并未對旗下嬰幼兒奶粉進行漲價。貝因美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所有產品均未漲價,請大家勿信謠不傳謠。
記者通過相關價格查詢APP,對國內外部分頭部品牌奶粉官方門店近180天的網售價格進行對比發現,售價雖有上下波動,但整體并未呈現上漲趨勢。
山東威海小型母嬰連鎖負責人梁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歷了去年(2024年)的價格大戰后,今年嬰配粉市場價格逐步企穩,但銷售依然艱難,“能出貨就不容易”,當前并不具備漲價的市場條件。
目前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其背景與新生人口數量變化息息相關。統計顯示,國內0-3歲兒童總量已從2018年的5010萬人下降至2023年的2850萬人,這也導致奶粉市場整體萎縮,供給過剩。
盡管2024年國內生育率終現回升,帶動了奶粉市場有所反彈,但整體下行趨勢短期內難言根本性改變。伊利管理層在年度業績會上曾表示,預計2025年國內出生率或仍面臨小幅下滑壓力。
中嬰商情總經理曹天偉表示,近期對全國部分母嬰門店的調查顯示,約有七成母嬰店老板表示門店內奶粉價格并未上漲;另有約三成門店稱價格有所調整,但這也與育兒補貼無關,主要是產品促銷策略的調整。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指出,2024年以來,國內奶粉行業銷售有所回暖,除新生人口回升因素外,也與市場秩序恢復有關。此前為爭奪市場,各奶粉品牌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價格戰。2024年以來,主流奶粉企業通過控貨控價,推行理性競爭策略,帶動了市場價格體系的回升。他強調,這屬于企業的長期市場策略調整,并非短期行為。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