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A/H股上市車企7月銷量同比增長 乘聯分會:多項指標再創新高、上調年度預測
記者 徐昊
乘聯分會8月8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82.6萬輛,同比增長6.3%;1-7月累計零售1,272.8萬輛,同比增長10.1%。其中,7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98.7萬輛,同比增長12.0%,環比下降11.2%;1-7月累計零售645.5萬輛,增長29.5%。
“7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升到54%,呈現出由報廢更新、以舊換新疊加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平穩強增長。”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表示。
基于此,乘聯分會上調了2025年的行業年度預測:2025年乘用車零售2435萬輛,增長6%,預測總量較6月的預測值增加30萬輛;2025年乘用車出口546萬輛,增長14%,預測總量較年初的預測值提升16萬輛。
財聯社記者統計了13家A/H股上市車企在7月的業績表現,其中9家車企實現同比增長,占比接近七成。廣汽集團、江淮汽車、理想汽車和北汽藍谷等四家家車企則出現了同比下降。
比亞迪7月銷量34.43萬輛,同比增長0.56%,增速放緩,并出現了10.01%的環比下降;1-7月,累計銷量249.02萬輛,同比增長27.35%,仍保持了“領頭羊”的位置。
“‘反內卷’浪潮正推動車市降價減少、促銷平緩,車市運行日益平穩。隨著第三批補貼資金下發出現空擋期,加之各地高息高返的政策收縮,貸款返利補貼車價的力度大幅縮小,導致消費者感知的購車成本上升,形成新一輪觀望情緒。”崔東樹分析了7月汽車市場整體增速回落的原因,而比亞迪也因此受到了明顯的外部影響。
在行業人士看來,比亞迪唯有以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夠開辟“第二增長曲線”。近日,比亞迪宣布第五代DM技術實現NEDC百公里虧電油耗再降10%至2.6L,或將進一步擴大比亞迪在混動領域的技術優勢,從而拉動銷量增長。
排名第二位的上汽集團在7月出現明顯增長,銷量達33.75萬輛,同比增長34.22%,1-7月銷累計量為239.01萬輛,同比增長15%。7月,上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銷售11.72萬輛,同比大漲64.91%。其中,上汽乘用車銷售新能源車1.5萬輛、上汽通用五菱銷售新能源車7.2 萬輛,均實現同比翻番增長。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尚界H5即將于9月正式上市,也將進一步拉動上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市場占有率。
吉利汽車7月銷量為23.77萬輛,同比增長57.66%,其增長支撐同樣來自新能源領域。吉利新能源7月銷量達到13.01萬輛,同比增長120.36%,市場滲透率達到54.74%。其中吉利銀河品牌7月銷量95043輛,同比增長237%;極氪、領克合并后的極氪科技7月銷量44,193輛,連續五個月銷量超4萬輛。
在傳統車企中,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在7月銷量分別達到21.06萬輛和10.44萬輛,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在新勢力板塊中,零跑汽車和小鵬汽車憑借著爆款車型持續增長。其中,零跑7月交付量首次破5萬輛,同比增長126.9%,連續五個月穩居造車新勢力交付榜首;同樣創交付量新高的小鵬汽車,7月共交付新車3.67萬輛,同比增長229.45%。
“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部分中段企業有逐步崛起跡象。”崔東樹認為,今年7月有17款車型降價,較去年7月的23款和2023年的17款,今年7月市場保持相對穩定。“2025年乘用車行業促銷逐漸回歸理性,市場秩序明顯改善。”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