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私募“越漲越贖” 量化賽道火速升溫
記者 沈寧
今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不俗,股票型私募業績繼續回暖。然而,不少主觀股票策略私募卻遭遇尷尬一幕,股市越漲投資者贖回越多。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量化策略私募近幾年表現明顯優于主觀股票私募,券商渠道也因業務合作主推量化私募,導致主觀股票私募遇冷,投資者追捧量化私募。
“現在市場越漲,客戶贖回反而越多。盡管我們的產品凈值已經創下新高,但客戶贖回量也創新高了。我們近期一方面忙著穩住老客戶,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借著行情轉暖的契機擴大管理規模。” 上海一家中型股票私募的市場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這一現象并非個例。北京一家大型股票私募也透露,該機構近年來業績始終保持在較好水平,只是未達到行業頂尖水準,當前同樣面臨著較大的客戶贖回壓力,其中大部分贖回的客戶轉去購買量化私募產品。
對于一些曾在2021年大規模募資的股票私募而言,眼下的確是一個關鍵時點。“2021年算是最近幾年的市場高點,不少明星股票私募當時發了產品,這批產品套牢很多年,現在凈值慢慢回到0.9元以上,有些已經回本,這時候客戶最容易贖回。再加上量化私募產品這兩年表現實在太搶眼,客戶就想從主觀股票策略私募產品轉到量化產品。”一位券商人士稱。
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8日,有業績記錄的5116只主觀多頭股票策略產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16.54%,其中4523只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為88.41%;而有業績記錄的1460只量化多頭股票策略產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24.36%,其中1388只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高達95.07%。
除產品業績存在差異外,投資者對量化私募的追捧,還與券商渠道的銷售策略相關。有業內人士認為,券商與私募開展合作時,會綜合考量多重業務目標,其中,量化私募能夠為券商帶來股票及衍生品的交易量,因此與券商之間的合作黏性天然高于主觀股票私募,券商自然也就更愿意代銷量化私募產品。
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7月共有1298只私募證券產品完成備案,環比增長18%,創下近27個月以來的新高。至此,年內私募證券產品備案總量已達6759只,同比大增61.39%。7月,共有676家私募機構備案了新產品,單月備案產品數量超過10只的私募共有13家,百億規模量化私募占據其中11席,前十更是被量化機構包攬。
近年來,量化私募發展勢頭迅猛,百億規模量化私募持續擴容,不僅在數量上反超百億規模主觀私募,而且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百億規模私募數量為90家,其中量化私募為44家,占到總量的48.49%;主觀私募為39家,占總量的43.33%;百億混合私募為6家,占總量的6.67%。7月,3家私募新晉或重回百億規模私募陣營,分別是久期投資、千衍私募、上海波克私募,除久期投資為主觀私募外,其余2家皆為量化私募。
“得益于突出的超額業績,量化私募管理規模去年以來增長很快。不過,市場有周期性,如果后期市場風格發生變化,大盤走勢好起來,主觀股票的表現可能也會越來越好。” 前述券商人士說。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