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汽車>>正文

日系車三強財報透視:關稅沖擊下利潤分化,中國市場成關鍵變量

2025-08-19 09:25:16 21世紀經濟報道

  日系車三強財報透視:關稅沖擊下利潤分化,中國市場成關鍵變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焦文娟

  日前,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日系車企陸續披露了本財年一季度(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財報。

  在全球汽車行業深陷關稅壓力的背景下,日系車企三強呈現出顯著分化:豐田憑借“規模優勢”扛住利潤下滑壓力,成為唯一實現銷量增長的企業;本田凈利潤腰斬,仍在電動化投入與成本控制間尋找平衡;日產則深陷虧損泥潭,由盈轉虧的業績令其“復蘇計劃”迫在眉睫。

  銷量與利潤的分化鴻溝:豐田領跑,本田承壓,日產告急

  作為日系車的“壓艙石”,豐田在本季度展現出強勁的市場韌性。2025年4月至6月,其全球交付量達241.1萬輛,同比增長7.1%,且交付規模超過本田與日產之和。對比之下,本田和日產的同期表現堪稱慘淡:日產全球銷量為70.7萬輛,同比下降10.1%;本田交付乘用車83.9萬輛,同比降幅高達30%,成為日系車企三強中銷量下滑最嚴重的車企。

  從上半年的整體格局看,豐田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拉大。今年上半年,豐田(含子公司大發和日野)總銷量突破550萬輛,同比增長7.4%,較第二名大眾汽車集團的440.5萬輛銷量成績多出百萬余輛,繼續坐穩全球車企銷量榜首,這份“穩定性”在關稅動蕩期顯得尤為珍貴。

  日系車企三強在報告期內的營收表現與銷量格局基本同步,但差距進一步放大。

  豐田以12.25萬億日元的營業收入穩居三強首位,同比增長4%;本田營收5.34萬億日元,同比微降1.2%,受銷量下滑影響有限;日產則成為“短板”,營收僅2.7萬億日元,同比大幅下降9.7%,規模不足豐田的四分之一,營收端的弱勢直接加劇了后續利潤壓力。

  利潤端的分化是本季度財報中最核心的看點,而美國關稅政策則是最核心的沖擊因素。

  豐田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盡管在報告期內,豐田的銷量、營收雙增長,但凈利潤同比減少37%,降至8413億日元;營業利潤1.17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1%,利潤率從11.1%收縮至9.5%。

  本田的凈利潤“腰斬”。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本田的歸母凈利潤為1704億日元,同比下降50.2%;營業利潤2441.7億日元,同比下跌49.6%,利潤率從9%驟降至4.6%,即便摩托車業務營業利潤創季度新高,仍難抵電動化轉型投入與關稅的雙重擠壓。​

  日產成為日系車企三強中唯一虧損企業。報告期內,其凈虧損1157.6億日元,同比由盈轉虧;營業利潤同樣陷入虧損,虧損額達791億日元,利潤率降至-2.9%,轉型陣痛期的壓力全面爆發。

  不過,利潤下滑并非日系車獨有的困境。同期德系車企同樣承壓:寶馬、奔馳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下跌31.9%、68.7%,奧迪在今年上半年稅前利潤下跌39.2%,大眾、現代、起亞、Stellantis、沃爾沃等全球汽車巨頭的利潤均不同程度受損,全球汽車行業正面臨集體性的關稅“陣痛”。

  北美核心市場遇阻,日系車企盈利根基動搖

  北美市場一直是日系車企的核心利潤來源。從報告期內數據看,美國市場對日系車企三強的營收貢獻均達到四成:2025年4月至6月,日產在美國市場的凈銷售額占比四成,美國是其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豐田同期在北美市場的銷售額為5.3萬億日元,占總銷售額的四成,同比增長6.2%;同期,本田在北美市場的銷量為45.7萬輛,同比增長51%,是其全球唯一實現增長的市場。

  但正是這一核心市場,成為美國關稅政策的主要沖擊對象。2025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國輸美商品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日本的稅率為25%。這一稅率遠高于日本汽車此前享有的2.5%基準稅率,且矛頭直指汽車等日本核心出口產品。

  盡管美日雙方于7月22日達成新協議,將關稅降至15%,但這一水平仍顯著高于歷史均值,且前期高關稅及政策不確定性已對日本汽車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傷,本季度利潤大幅下滑便是最直接的佐證。

  財報數據顯示,美國關稅已成為日系車企三強利潤下滑的“第一推手”,且沖擊程度各不相同。

  根據豐田的統計,受美國政府汽車關稅政策影響,2025年4月至6月,豐田的營業利潤減少4500億日元,全財年預計損失1.4萬億日元。在此影響下,豐田下調了本財年的盈利預期,從此前預估的3.8萬億日元下調至3.2萬億日元。

  更值得警惕的是,豐田首次在北美市場由盈轉虧。盡管該季度北美市場銷量達79.4萬輛,同比增長12.7%,但在該市場的營業利潤卻從盈利轉為虧損211億日元,同比減少106.2億日元,“銷量增長不賺利潤”的困境凸顯。

  日產也指出,集團重組支出疊加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將導致其陷入嚴重虧損。本財年第一財季,僅美國關稅一項就令日產損失687億日元利潤,預計全年營業利潤最大將縮水3000億日元,這也讓日產CEO伊萬·埃斯皮諾薩直言“Re:Nissan復蘇計劃刻不容緩。”

  本田則表示,美國關稅政策致使其第一財季營業利潤減少約1250億日元。但相較于豐田、日產,本田對關稅調整的預期更為樂觀。在重新評估關稅影響、強化成本優化與價格策略后,本田將全年營業利潤目標從5000億日元上調至7000億日元,同時維持20.8萬億日元的全年銷售收入目標,與362萬輛的全球集團銷量目標。

  中國市場與電動化:扭轉頹勢的“雙變量”

  在關稅沖擊下,全球其他市場的表現與電動化轉型的進展,成為日系車企三強能否扭轉頹勢的關鍵。其中,中國市場的“回暖信號”與電動化轉型的“差異化路徑”,尤為值得關注。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市場的表現直接影響日系車企的全球業績。日系車企三強在中國市場也呈現出明顯分化。

  豐田是在華表現最好的車企。2025年上半年,豐田在華銷量達83.77萬輛,同比增長6.8%。其中,4月至6月,銷量同比增長9.5%至45萬輛,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0.4%至550億日元。

  這份成績得益于南北兩大合資品牌的協同增長——一汽豐田上半年賣了37.78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6%;廣汽豐田的銷量則達到34.48萬輛,同比增長2.58%,二者是今年上半年唯二實現銷量增長的日系合資車企。

  豐田在財報中指出,在華業務營業利潤實現增長,主要得益于營銷及成本削減等措施,包括合資公司利潤與按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收益。

  “中國市場競爭依然激烈,非豪華合資品牌細分市場持續萎縮,價格戰進一步升級。”伊萬·埃斯皮諾薩在財報會上表示。而這正是日產和本田在華的共同困境。

  在華跌勢難以逆轉的日產,電動化成為其“最后的希望”。

  今年上半年,日產在華交付27.95萬輛新車,同比下跌21.3%。不過,東風日產在4月推出的自研首款純電車型N7展現出潛力,6月單月銷售6189輛,上市一個半月累計交付超1萬輛。

  在N7的增勢下,日產預計還將在中國市場推出插混車型N6(N7的插混版),試圖以電動化產品扭轉在華頹勢。

  本田的在華銷量持續下滑,且轉型步伐偏保守。今年上半年,本田汽車在華銷量為31.52萬輛,同比下滑超24%。為應對競爭,本田今年推出東風本田S7和廣汽本田P7兩款中型純電SUV,正式開啟在華電動化轉型。但從目前銷量看,尚未形成明顯的增長拉動效應,仍需時間驗證市場接受度。

  在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中,日系車企三強的策略與進展呈現出顯著分化。

  豐田對其電動化轉型抱有信心。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受北美及亞洲地區混合動力車型(HEV)的銷量驅動,豐田電動化車型銷量占比升至47.6%,達125.9萬輛。其中,混合動力車型(HEV)銷量116.5萬輛,同比增長16.7%;插混車型(PHEV)與純電動(BEV)車型分別同比增長38.8%與10.4%。豐田預計,2026財年電動化車型銷量占比將達到49.3%,全年預計銷售512.3萬輛。

  豐田在財報發布同日宣布,將在日本本土新建一座整車制造工廠,將于2030年代初投產,進一步夯實電動化產能基礎,信心可見一斑。

  本田依舊處于電動化轉型的投入期。本田首席財務官Eiji Fujimura表示:“本財年電動汽車的盈利前景也在惡化,預計虧損約為6500億日元,較此前增加了500億日元。”目前電動汽車在毛利潤層面仍處于虧損狀態。

  受此影響,本田已于今年5月將電動化轉型投入從10萬億日元縮減至7萬億日元。不過,本田仍將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產品——計劃于2026年量產的全新純電動產品線“本田0系列(Honda 0 Series)”,并預計2028年后的下一代電動汽車將具備競爭力,“我們希望通過推出這些車型來減少虧損。”Eiji Fujimura說。本田“押注未來”的意圖明顯。

  相較于豐田的全面布局與本田的未來規劃,日產的電動化轉型更依賴純電車型N7這一“單點突破”,整體轉型節奏較慢。

  目前,日產尚未披露明確的電動化銷量目標,“Re:Nissan 復蘇計劃”雖強調電動化,但從當前表現看,尚未形成足以拉動整體銷量與利潤的核心產品矩陣,轉型速度亟待加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陳俊明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