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科技>>正文

人才缺口激增4倍 人形機器人產教融合加速跑

2025-08-19 14:26:07 北京商報

  人才缺口激增4倍 人形機器人產教融合加速跑

  “16個國家280支隊伍,在26個賽項中展開487場比拼,最終產生了26枚金牌”,在剛落幕的全球首屆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隨著最終成績的揭曉,人形機器人在賽場上完成了一場從“舞臺上動起來”到“賽場上比起來”“生活中用起來”的進化。而在市場端,懂算法和機械結構設計的技術類人才,正躍升為職場上的“香餑餑”。業內人士指出,企業、高校和機構同臺競技的背后,正是人形機器人領域人才加速補位的生動體現,運動場既是比賽場也是人才試煉場,以賽促教將推動實現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未來,人形機器人領域高復合型人才需求將保持增長顯著,供不應求。

  需求井噴

  機器人算法工程師“最貴”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人才市場熱點快報》顯示,今年二季度,人形機器人領域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398.1%,增速遙遙領先。

  另據《2025年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基于智聯招聘在線招聘數據庫的數據監測統計分析,2025年前5個月,國內機器人產業招聘職位數與求職人數實現供需雙增。

  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盛小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目前各方面的人才都比較稀缺,最稀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算法類,包括具身大模型、強化學習算法、運控算法、規劃算法、感知算法等。當然,硬件、系統、軟件等人才也很稀缺”。

  根據《報告》,我國機器人產業當前仍處于技術研發與場景驗證的關鍵期,尚未進入大規模批量生產階段,因此對技術研發、系統調試及解決方案優化等環節的人才需求更為迫切。而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需要具備較強的智能交互能力和復雜環境下的靈活運動能力,這些都離不開算法的支持和精確的機械結構設計。

  對核心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反映在了薪酬上。《報告》顯示,在技術崗位平均招聘薪資排名前三的職業分別是機器人算法工程師、導航與定位工程師、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月薪分別為25368元、21066元和15266元。

  以賽促教

  是比賽場也是人才試煉場

  8月14日至17日,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體育盛會“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舉行。據悉,除了宇樹科技、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加速進化、松延動力等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參賽外,全國有約70所高校帶著自主研發、設計、改造的機器人上場“炫技”。

  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代表隊為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務處綜合辦公室主任張文秀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學校共有6支隊伍報名參賽,涵蓋場景賽和競技賽。當前,機器人工程專業教學偏課堂教學,缺少一個能將學生所學知識串起來、融會貫通的實踐平臺。首屆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此次運動會不僅提供了一個實踐平臺,更重構了一個教學場景。通過搭建一個未來機器人工作的場景,比如足球賽、格斗賽、酒店清潔等,讓學生在這種搭建好的場景下訓練,會學習到更多課堂之外的東西。其次,能鍛煉學生的跨學科整合能力,不單是機械結構、運動控制、智能決策等多模塊協同,還能推動‘藝術+技術’的跨學科交叉融合。比如,舞蹈賽需將藝術動作與機器人運動軌跡算法結合。”張文秀強調。

  此外,在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人工智能專業教師桑海翎看來,此次帶隊比賽最看重的是“參與度”。“希望學生在投入賽事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多新的東西,和更多的頭部企業進行交流學習。院校作為職普教育示范區,以就業為主要導向,從學生大一開始,就推出了‘認崗、跟崗、輪崗、定崗’四崗輪動計劃。以人工智能專業大一新生為例,此次參賽也屬于很重要的‘認崗’階段。在備賽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機器人企業在技術售后和維修方面很缺人才,我們的學生通過這次比賽完成了一次重要試煉,這有助于院校向市場精準輸送相關人才。”

  產教融合

  將成人才培養重要來源

  “現階段,人形機器人企業與高校、職業院校之間的對齊人才需求、精準匹配顯得尤為重要。”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認為,應建立企業與高校、職業院校之間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定期交流行業動態、技術趨勢和人才需求變化,確保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以賽促教正是這一理念下的生動實踐,推動實現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

  桑海翎介紹,目前,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已經在實行企業導師入駐授課模式,原則上每5個學生配備1名企業導師。同時,每學期還有兩周的實踐課,主要是邀請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結束,有合適的崗位和可匹配的學生就能直接到崗實習。

  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進一步指出,以賽促教也是一把動態人才標尺,企業把最新技術難題變成賽題,學生在真實工況中解題,成績直接映射崗位勝任度,縮短試錯周期。隨著產教融合加速推進,校企合作也可以直接共用一套“能力坐標”。

  “未來,人形機器人領域高復合型人才需求將保持增長顯著,供不應求;機器人開發依賴產業鏈,人才培養更需要產業集聚配合;產教融合將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來源。”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程靚

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王永樂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