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不卡免费精品视频-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分享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準許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20005
中新經緯>>原創>>正文

產業一線|將上億元水下機器人價格打下來,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2025-08-22 17:32:32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8月22日電 (魏薇)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一臺黃色的水下機器人“游”進水中、打開前燈、逐漸下沉。水池邊的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搜索著“落水人員”。發現目標后,機械手慢慢靠近,調整好角度夾住“落水人員”的手臂,再將其拉出水面。這是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之藍)日常演練水下救援的一個場景。

  潛水體驗、水利水電、海洋工程、科研科考……在這些海洋應用場景中,深之藍的水下機器人如何完成一項項復雜任務、幫助人們進一步探索海洋?近日,中新經緯走進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水下機器人制造企業深之藍,實地探訪其從核心技術研發到產品落地應用的創新路徑。

  “水下小摩托”1秒游出2.8米

  “我們想讓非專業人士也能體驗‘水下小摩托’的樂趣。”深之藍水下智能產品線總監董焰表示,早期國外的專業DPV(注:潛水推進器)尺寸多在1米到1.2米,重量大且面向專業潛水場景,而深之藍于2016年提出了便攜式水下助推器概念。

  董焰介紹,2016年,深之藍生產出第一臺樣機,之后又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反復迭代。2018年年初,首款白鯊Mix正式上市,成為全球第一款便攜式水下助推器。

  中新經緯在現場體驗“SUBLUE水下助推器”,只需將它放進水中,雙手同時按下即可啟動,松手即停,操作上和騎電動自行車類似,非常簡單。

深之藍SUBLUE NAVBOW水下助推器 來源:中新經緯 魏薇攝

  “這款產品是針對入門級非專業用戶,操作培訓僅需5分鐘,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能快速上手。另外,我們在電池安裝上做了一些創新,電池只要一按就能安裝到位,保證觸點位置的密封性,這也讓用戶更容易上手。”董焰說。

  董焰透露,深之藍的水下助推器系列產品中,最快的一款是SUBLUE Vapor泵噴水下助推器,其最高航速為10公里/小時,即2.8米/秒,大致可以達到100米自由泳世界冠軍的速度。

  回憶起研發的過程,董焰坦言,與工業級產品常用的金屬材質不同,消費級產品為控制成本和重量,多采用塑料材質,由此帶來了承壓泄漏、耐老化等問題。深之藍的研發團隊耗時八個月反復測試,通過結構加強、選用高端材料、優化注塑參數等方式,最終解決了材料難題。

  他透露,從白鯊Mix起步,深之藍每年迭代一到兩款產品,目前已形成9款消費級產品矩陣。

  在銷售方面,董焰表示,截至目前,深之藍生產的“水下助推器”累計銷售量已超過15萬臺,售價從300美元(按當前匯率約合2154元人民幣,下同)至3000美元(約合21540元人民幣)不等,產品通過代理商和線上電商直銷,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水下機器人可在6000米深海洋作業

  除了消費級產品線,深之藍工業級產品線——水下機器人是公司的另一大重要板塊。

  “水下機器人正成為探索海洋、開發海洋資源的核心工具。”深之藍深海高科纜控水下機器人產品線總監朱程說。

  朱程介紹,深之藍的水下機器人主要分為有纜和無纜兩種,二者形成功能互補:有纜機器人(ROV)適用于定點、大負載、需實時控制的作業,如水下搬運、切割、抓取、焊接等;無纜機器人(AUV)則擅長長距離作業,適合大尺度海洋測繪等。

  朱程表示,水下機器人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左右,跟隨水下打撈出現。隨著海洋石油的勘探和生產,水下機器人也逐漸應用于海洋石油鉆井的前期勘探、生產運維以及退役拆除等環節上。多年來海洋應用不斷拓展,水下機器人支持的場景也不斷衍生,其應用已覆蓋海上風電、海洋科考、水產養殖、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

深之藍水下機器人模擬應急救援場景 來源:中新經緯 魏薇攝

  以海上風電項目為例,2023年深之藍為某大型能源企業江蘇一項目定制了海上風電巡檢機器人,用于監測樁基是否損壞。“過去需要工作人員下水監測,但如果超過0.5米/秒的水流速度,考慮到人員安全問題,就不適合下水作業了。另外,如果在做深海風電項目時,一般工作人員方便作業的水深在60米左右,而機器人可以在更深的環境下持續保持作業。”朱程說。

  朱程稱,海上風電巡檢機器人能通過三維聲吶檢測樁基結構是否損傷、清除海生物附著物,替代傳統人工在高流速、深水區作業。

  深之藍深海高科自主水下機器人產品線總監王洪達介紹,憑借在深水耐壓密封、動力系統、導航控制、通信動力等關鍵技術上的突破,深之藍的自主航行水下機器人最大工作水深已達6000米。

  “6000米水深意味著設備需承受約600個大氣壓的壓力,相當于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要承受約一噸的重量,這個壓力對于水下機器人影響巨大。”王洪達說。

  王洪達表示,耐壓和密閉是確保水下機器人在深海環境中穩定運行的基礎,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就成了關鍵。為此,深之藍的研發團隊經過上百次海上實驗,有時為了躲避臺風等惡劣海況,甚至要在海上待一到兩個月時間,終于將工作水深從100米逐步突破至6000米。

  依托涵蓋消費品與工業品的完善供應鏈體系,深之藍實現了規模效應,水下機器人產品的價格也有了大幅下降。王洪達稱,早年中國國內的水下機器人依賴進口,單臺(套)價格高達5000萬元至1億元,如今深之藍的同類配置產品價格僅為2000萬至4000萬元。

  走自主創新之路

  無論是“水下助推器”還是“水下機器人”,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就是“推進器”。

  “推進器是水下機器人的動力系統,相當于它的‘心臟’。”深之藍技術中心動力部結構工程師楊險峰回憶道,2016年,中國還沒有企業生產大功率的推進器,隨著國外的供應限制,深之藍面臨“無推進器可用”的困境。彼時,一臺進口推進器售價高達5萬多元人民幣,一臺水下機器人搭載8個推進器,僅這一項成本就超過40萬元。

深之藍自主研發的推進器 來源:中新經緯 魏薇攝

  “更嚴峻的是,國外提供的還是2006年的淘汰產品,并且后續維護徹底中斷。”楊險峰說。在這樣的背景下,楊險峰與團隊開啟了一場從零開始的攻堅戰。

  楊險峰介紹,大功率水下推進器的核心難點在于減速機,其輸入轉速需要達到1.8萬轉/分鐘,測試時更是達到2萬多轉/分鐘。如此高的轉速下,齒輪齒形、軸承耐用度、潤滑方式等都需要一一調試,但楊險峰和團隊成員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借鑒。

  楊險峰回憶,團隊最初研制的減速機在1.8萬轉/分鐘的測試中,因振動過大,輸出轉速僅能達到預期的三分之一,大量功率轉化為抖動。而軸承的選擇更是一波三折:從滑動軸承3分鐘內抱死,到無油軸承1小時后耐磨涂層磨沒,再到嘗試十多個品牌的軸承,最長使用時間僅12小時。

  “經過反復實驗,從最初實現24小時連續運轉,到逐步突破40小時、60小時,最終達到在高速工況下連續工作200多小時。”楊險峰說。

  通過近一年的攻堅,2016年9月,深之藍的研發團隊終于研制出第一臺推進器,雖不算完美,卻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如今,深之藍的推進器已實現多代迭代。推力從最初的7公斤提升至現在的300多公斤,可滿足工業級水下機器人的重載需求,實驗深度達7500米,噪音控制、壽命等指標持續優化,同時成本較進口產品大幅降低。

  2023年10月19日,證監會官網顯示,深之藍在天津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擬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

  第三方研究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球水下機器人市場在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78.5億美元。北美地區是全球水下機器人最大的市場,2024年市場規模超過35億美元。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在2024年達到了23.5億美元。該機構預計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漲至103.3億美元,呈現出28.3%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速度高于全球增速。

  “人類對大海的認知仍然有限,海底豐富的資源亟待開發,這需要水下機器人作為‘眼睛’和‘手’深入未知領域。”王洪達表示,盡管6000米水深已覆蓋絕大部分海區,但深之藍的探索并未止步——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向海洋最深處(11000米)進軍,進一步拓展人類對深海的認知邊界。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付健青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里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