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22日電 題:日本出口為何連續三個月失速?
作者 張玉來 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研究院副院長
日本財務省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2.6%,至9.36萬億日元,已連續三個月下滑。這一情況引發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的擔憂,特別是在美國關稅政策持續施壓的背景下。
今年4月,美國對日本汽車及零部件加征25%關稅,多數其他商品加征10%關稅;6月初,又將鋼鐵進口關稅翻倍至50%。因此,日本出口額的連續下降無疑與美國關稅政策有關。日本在5月及6月的《月例經濟報告》中也都指出“美國通商政策帶來不確定性”。
但關稅并非唯一原因。即使在加稅前,日本對美國出口的結構性壓力就已長期存在。以汽車為例,7月日本對美國出口汽車數量為123531臺,同比上年減少3.2%,出口額更是降至4220億日元,同比下降28.4%。而2024年全年,日本對美國出口汽車數量為135萬臺,同比上年減少了8.2%。由此可見,出口下行趨勢在關稅前就已顯現。
事實上,日本出口額大幅下降更關鍵的因素是日元匯率的大幅波動。三年來,日元兌美元即期匯率從2022年2月的1美元兌114.95日元,貶值至當前(截至8月20日)的1美元兌147.7日元,累計貶值幅度超過28%。因此,若以日元計算,2024年日本出口額同比增長6.2%,但換算成美元后則同比下降。
盡管如此,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給日本未來的出口帶來較大變數。根據7月31日頒布的美國總統令,日本對美出口的大部分商品被加征15%關稅,此外,鋼鐵及鋁制品、銅及銅加工產品面臨被加征50%的高額關稅。當前,由于日本與美方仍沒有就關稅談判形成書面協定,更加大了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甚至表示,可能對進口半導體產品加征100%關稅,日本必然會被波及。不過,日本企業正在不斷尋找和拓展新的市場,區域經濟合作也將會產生一定替代效應,因此未來日本出口出現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作為出口大國,出口萎縮對于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引發了關于日本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的擔憂。出口貿易在日本GDP(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約為19%(2024年),日本亦是全球第五大出口國。綜合來看,出口下滑對于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壓縮對外經常收支的盈利空間;二是對日本企業回流國內產生沖擊,造成國內投資下降;三是海外需求萎縮,會導致企業創新動力和國際競爭力受損;四是削弱日本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參與國際分工能力恐受挫。
同時,日本近年來的貿易收支持續處于赤字(虧損)狀態,其對外經常收支之所以保持黑字(盈余),主要依賴對外投資收益。例如,2024年日本海外投資收益達41.7萬億日元。這種高度依賴性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經濟的脆弱性。
總體而言,內需和外需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雙輪”,二者相互影響。內需不振時,強勁的外需會成為日本經濟的“強心劑”,而外需強勁經常也會拉動內需。(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