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23日電 題:抽成下調會不會導致打車漲價?
作者 余豐慧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近期,滴滴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等平臺接連發布公告降低抽成比例。今年年底前,滴滴出行、T3出行均將平臺訂單的抽成比例調整為最高不超過27%,高德打車也表示將推動不少于80家合作網約車平臺的抽成比例上限不超過27%。曹操出行則自8月15日起把抽成比例上限由原來的22.7%下調到了22.5%。
網約車平臺集體下調抽成比例的推動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引導、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司機群體的壓力。早在2023年,交通運輸部就開始關注平臺企業抽成問題,并將推動平臺公司降低過高的抽成比例作為民生實事,印發專項工作方案,并明確了目標任務和進度安排。此后,多個城市監管部門紛紛約談網約車平臺并要求落實下調抽成比例,部分地區還規定了抽成比例的上限。監管部門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的規范力度加大,旨在保護勞動者權益和促進公平競爭,這促使平臺調整抽成比例以符合監管要求。
同時,隨著市場新進入者的增加,各平臺之間為爭奪司機資源而展開激烈競爭,降低抽成自然也就成為吸引司機的重要手段。此外,競爭飽和下,部分司機收入減少,引發不滿情緒,也迫使平臺做出調整,以維持其運營穩定性。如,有媒體報道,三年前,某網約車司機每天跑車10個小時能賺四五百塊錢,但現在卻需要增加到15個小時。
抽成是平臺的核心收入來源,下調抽成比例必然會導致平臺收入減少。為了保持營收,平臺是否會提高打車價格或減少補貼優惠,最終致使用戶打車費用漲價?筆者認為,這其中并無必然聯系。實際上,為了保持競爭力和用戶基數,平臺通常會避免直接向消費者轉嫁成本。不過,從長期來看,如果成本壓力持續增大且無法通過其他途徑完全消化,也不排除部分平臺可能會適度調整價格策略或者減少補貼。但考慮到當前市場的高度競爭性,任何試圖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舉動都需謹慎考慮,以免失去市場份額。因此,短期內消費者不太可能直接承擔這部分成本。
那么,面對抽成比例下調將可能帶來的利潤損失,網約車平臺該如何消化?筆者建議,首先,通過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隨著競爭加劇,當前多個城市網約車空駛率都在50%左右,可以優化算法以提升匹配成功率,減少空駛率。其次,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比如拓展增值服務領域,包括依托車輛載體的多頻次優勢,在車上安裝后排互動屏幕進行廣告營銷,通過推出“先乘后付”拓展金融衍生服務等。再者,拓展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將自身成熟的派單算法、調度系統、地圖服務打包成解決方案,出售給物流公司甚至城市的公共交通部門,幫助它們進行數字化轉型等。這些策略不僅有助于彌補短期內的利潤缺口,還能增強平臺的競爭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