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6億美元,超越日本!中國ETF規模首登亞洲第一
記者|李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截至7月底,中國ETF規模超過日本,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ETF市場。
來自中信建投的數據顯示,中國ETF資產管理規模在7月末達到6406億美元,而日本的規模為6223億美元,中國市場首次超越日本,領跑亞洲。該機構表示,中國ETF規模增長的內在驅動,包括國家隊買入以及監管機構對ETF的強力支持。未來幾年,中國有望在亞太地區ETF的資產管理規模(AUM)、資金流、流動性和產品供應方面創下新紀錄,進一步吸引外國機構做市商。
取代日本,中國領跑亞洲ETF市場
中國ETF發展又迎來里程碑事件。
據中信建投統計,中國ETF規模在7月末首次以6406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超越了日本(6223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的ETF市場。
截至8月22日,國內整體ETF規模為4.97萬億元,而截至去年年底的規模為3.73萬億元,也就是說國內ETF年內規模增長超過1.2萬億元,增速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漲帶來的凈值增長,對規模上漲同樣有較大的貢獻。今年以來國內ETF份額增加1375.74億份,但規模大幅增長12343.28億元。近一月以來,行業ETF凈流入最多,其次為債券型ETF,分別凈流入534.1億元和451.9億元,行業主題ETF中,金融地產ETF資金凈流入最多;寬基ETF資金凈流出最多,凈流出737.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段時間以來,隨著股市上漲和資金借道ETF入市,權益類ETF規模強勢增長。包括股票型ETF和跨境ETF在內,今年以來權益類ETF增長將近8000億元,最新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關口,創下歷史紀錄。
另外,債券型ETF也在今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場債券ETF總規模為1739.73億元,但今年的最新規模已經達到5536.92億元(截至8月22日),增幅達到驚人的218.26%。其中,一個月前剛剛上市的首批科創債ETF總規模已突破千億元,第二批產品也在近期集中上報,也就是說還有“彈藥”正在等待入市,發展勢頭迅猛。
中國ETF規模未來幾年有望再創新高
中信建投指出,中國ETF規模增長的內在驅動包括國家隊買入以及監管機構對ETF的強力支持。
以國家隊為例,匯金系資金托市,在4月大幅買入,扭轉了整個市場的情緒。監管機構對ETF的強力支持,包括加快產品審批,應有助于中國保持對日本的資產管理規模領先地位。這些支持可能會增加產品上市數量,吸引外國做市商,并促進散戶對長期、低成本、流動性強的基金的認可。
以權益類ETF為例,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尹浩指出,權益類ETF近幾年規模增長的推動因素主要源于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這些年來,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不斷提高,資本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α收益越來越難獲取,投資者賺取收益更多來自資產配置,而權益類ETF憑借其資產透明、風險收益特征清晰,成為資產配置的好工具。同時,近幾年在各方努力下,權益類ETF產品發展迅速,覆蓋范圍也更加豐富,包括寬基、行業、主題、smart beta、跨境等,也可以滿足投資者對各類資產的配置需求。
反觀日本ETF增長已見放緩。公開資料顯示,日本首只ETF于1995年推出,用了20年時間達到100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30年時間達到6000億美元。而中國于2004年推出ETF,用了15年時間達到1000億美元,21年時間就達到6000億美元。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日本ETF中股票型ETF占主導,占比高達96.86%。細分分類中,大盤混合、成長型股票占主導,合計占比超90%,反映日本ETF市場對本土大盤股風格的側重;房地產、商品、交易(杠桿/反向)等另類資產雖然占比較小,但仍是細分類型中占比較大的ETF,規模占比大于海外資產(例如美國債券、美國股票)。整體ETF結構圍繞本土權益核心資產構建,海外及另類投資占比有限。
相比之下,中國ETF結構更多元分層。雖然股票型ETF占比高,規模占比達70.11%,但債券、貨幣、跨境等類型有一定補充,并且債券型ETF和跨境ETF的規模都在持續增長中。股票型ETF細分策略豐富,體現A股“主題投資、行業輪動”特征,投資者更傾向通過細分ETF捕捉市場熱點。
談到ETF市場未來的發展,中信建投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有望在亞太地區ETF的資產管理規模(AUM)、資金流、流動性和產品供應方面創下新紀錄,進一步吸引外國機構做市商。
究其原因,一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可能推動ETF從較低基數增長;其次是產品審批加快,公募改革文件《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優化權益類基金注冊安排,實施ETF快速注冊機制,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等;三是中國在ETF供應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缺乏主動管理型、衍生品為基礎、杠桿和反向或加密貨幣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批準更多產品,從而釋放進一步的資產管理規模和交易潛力。
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也表示,近年來被動管理基金受到市場持續青睞,ETF作為指數化投資的重要工具,伴隨著規模的持續擴容,在逐步重塑A股市場定價權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不僅優化了市場定價機制,還顯著提升了市場流動性,增強了市場的穩定性,并有力地推動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展望未來,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與深化,我們有理由相信,ETF產品的種類與形態將更加多元化,滿足不同投資者多元的需求。”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