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27日電(薛宇飛)近三個月,上證指數連續突破多個關口。從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有上百家基金公司對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累計調研次數近1.6萬次。
在上述時間段,被調研上市公司股價的平均漲幅約為27.03%,高于大盤指數的表現。不過,也有一些公司的股價出現下跌。
64家基金公司調研超百次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合計有212家基金公司參與了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累計調研次數為15989次,平均每家調研約75次。
從調研次數看,有64家基金公司的調研次數達到上百次,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的調研次數超過200次。在近三個月,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鵬華基金、南方基金參與調研的次數最多,分別約為432次、383次、343次、332次、327次、308次。
私募基金公司方面,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共有2409家私募基金公司參與了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累計調研次數為12836次,平均每家調研約5次。私募基金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調研次數超過50次,正圓私募、尚誠資管、盤京投資、高毅資管等機構的調研次數靠前。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參與調研的投資人士中,不乏一些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在近三個月,富國基金基金經理朱少醒就參加了齊魯銀行、恒帥股份的線上調研。根據披露,朱少醒管理的唯一一只產品富國天惠成長混合,2025年二季度末的規模約為235.44億元。截至二季度末,該基金沒有持有上述兩只股票。
近三個月,恒帥股份是機構密集調研的個股之一,共計接待了7次機構投資者的調研,機構詢問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該公司的機器人業務、ADAS主動感知清洗系統、諧波磁場電機等問題。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該只股票股價累計上漲約41.57%。
富國基金基金經理王園園目前管理著6只基金,2025年二季度末的管理規模約為128.58億元,在近三個月,她參加了曼卡龍、萬辰集團、德賽西威、百亞股份的調研。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王園園管理的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均沒有出現上述4只股票。
今年7月15日,興證全球基金的謝治宇等人參加了愛爾眼科的調研活動,詢問了海外業務、反內卷等問題。愛爾眼科于6月10日、11日舉行的機構調研中,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易方達基金楊楨霄參與其中,該公司回答了屈光手術“價格戰”、老花治療業務、人工智能賦能等問題。
哪些上市公司被調研頻率高?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機構投資者共計調研了2008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被調研次數超過10次的公司共有35家。
冰輪環境被調研次數最多,為37次。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涵蓋低溫冷凍、中央空調、環保制熱、能源和化工裝備、精密鑄件、智慧服務、氫能裝備等,在今年上半年,冰輪環境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均同比下降。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里,該公司股價累計上漲約53.46%。
根據冰輪環境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該公司密集接待了各類機構投資者,活動類別涵蓋特定對象調研、路演活動、業績說明會等,有時在一天時間內接待三到四批的機構投資者,人數少則一人,多則數十人。近三個月,冰輪環境累計接待了282家各類機構的調研,總數在上市公司中靠前。
近三個月,華明裝備、大族激光、北方稀土、華測檢測、常熟銀行、匯川技術舉行的調研活動次數均超20次,累計接待機構投資者數量參差不齊,從數十家到兩百余家不等。
從接待機構數量看,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有28家上市公司累計接待數量超過200家,其中,怡合達、德賽西威、鼎泰高科、樂鑫科技、奧普特、百利天恒累計接待數量超過300家。
近期股價表現如何?
機構調研上市公司,會在一些情況下被市場解讀為看好相關標的。
中信證券在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研報中稱,機構調研信息披露及時且覆蓋率高,投研價值應重視。中信證券將各行業高調研熱度股票構建組合,經過回測,2013年至2025年1月期間,其絕對收益年化達13.8%;相對中證全指超額收益年化達9.4%,僅2014年、2017年及2024年超額為負,勝率較高。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2008家被調研上市公司股價的平均漲幅約為27.03%,中位數約為18.61%。對比看,在上述時間段,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約為15.58%、23.60%、15.35%。
被調研公司的股價分化較為明顯。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有65只股票的股價實現翻倍,其中,上緯新材漲幅最高,約為1028.13%。從漲幅較高的個股所處行業看,電子元件、通訊設備等行業的個股相對較多,這也與當前人工智能、芯片、算力等板塊熱度較高相契合。
被調研的公司中,有141家上市公司近三個月的股價出現下跌。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穩健醫療、本鋼板材、曼卡龍、比亞迪、燕京啤酒等多只個股均接待了5次以上的機構調研,期間股價均為下跌。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中新經緯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機構調研的數據可以做一個參考,表明機構投資者比較關注被調研公司。但是否值得投資,需要結合公司基本面來進行分析,不能僅憑借機構投資者調研就買入。
“如果短期內上市公司有機構頻繁調研,可以引起投資者的重視和關注,然后再結合公司股價、基本面等多個因素去判斷,再決定是否投資。”楊德龍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