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基貢獻突出 公募規模連破3個萬億大關
公募基金規模再破紀錄!8月26日,中基協發布公募基金最新規模數據,截至7月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5.08萬億元,再次創下新高。回顧年內,公募基金規模屢屢刷新紀錄,更連破3個萬億大關。對比年初數據看,貨幣基金增量最為突出,7個月內規模新增超1萬億元,年內首次突破14萬億元關口。此外,權益基金也在年內獲資金青睞,規模累計增長超9200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公募基金規模仍然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但規模增長僅僅是行業數據指標,并不是行業發展的目標,需要將行業發展的紅利真正轉化為投資者的收益。
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
8月26日,中基協發布最新一期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截至2025年7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5.08萬億元,再創新高。
若從不同類型基金產品的月度表現看,除債券基金環比減少0.66%外,各類基金最新規模環比均有所上漲。截至7月末,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基金、QDII基金最新規模依次為4.92萬億元、3.83萬億元、14.61萬億元、7300.44億元,分別環比增長4.07%、3.76%、2.68%、6.77%。漲幅方面,QDII基金規模增長幅度最大,含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在內的權益基金規模增長幅度次之。
若將視角拉長至年初以來,公募基金規模的增長并非偶然的月度爆發,而是呈現階梯式攀升,并屢創新高。截至1月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1.93萬億元。此后,截至2月末、3月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均徘徊在32.2萬億元附近,雖較1月末數據有所增長,但仍未突破2024年末創下的32.83萬億元前高值。
而截至4月末,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33萬億元關口,資產凈值合計達33.12萬億元。此后,規模一路增長,接連在6月末突破34萬億元,7月末突破35萬億元大關,并刷新歷史紀錄。整體來看,公募基金規模自4月以來連續跨越3個萬億級關口,增長效率與市場信心可見一斑。
細分而言,對比年初數據,各類產品規模均實現增長。其中,貨幣基金增長勢頭最為強勁,成為拉動整體規模抬升的重要力量。相關類型產品在截至5月末首次突破14萬億元關口,截至7月末,自年初以來已增長1.41萬億元。
緊隨其后的是債券型基金,較年初數據增長了6778億元。此外,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分別增長5290億元、4007億元,兩類權益基金合計增長超9200億元。相比之下,QDII基金則增長1130.07億元,雖然總體增量不及其他類別產品,但也體現出年內投資者對全球資產配置需求的逐步提升。
多項因素驅動行業獲認可
有公募業內人士指出,年內主動、被動型的權益類基金規模都有明顯增長,帶動權益基金整體規模增超9000億元。而貨幣基金增量明顯的原因則在于相較銀行存款而言,貨基在流動性管理方面還有一定的優勢。此外,或存在部分資金還未做好購買債基或股基的準備,出于過渡需求暫時投向貨幣基金。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從規模最新變動情況可以看出,隨著普通投資者投資意識不斷成熟,開始傾向于多元化的投資。部分居民存款持續向投資轉化,也是公募基金管理規模水漲船高的原因之一。當前,對于部分儲戶來說,資金可能正逐漸從存款流向貨幣基金。權益基金規模增長,則主要與市場環境持續改善因素有關。市場環境持續回暖,權益類基金也更容易出現規模升溫的趨勢。展望后市,公募基金規模仍然存在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上述觀點在近期A股市場的走勢中或能得到直接印證。Wind數據顯示,7月,A股三大股指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已漲3.74%、5.2%、8.14%。
最新情況看,8月以來,截至8月27日收盤,上證指數漲6.36%,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也分別漲11.67%、16.96%。年內,三大股指的漲幅更是依次達13.38%、18.06%、27.16%,吸引了更多資金入場。
熱市下,多數權益基金也斬獲了不俗收益。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全市場數據可取得的13973只權益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13801只產品在年內實現正收益,占比超98%。其中,25只權益基金年內業績已翻倍。具體來看,永贏科技智選混合A/C年內收益率達137.82%、136.83%,排在前兩位。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A/C緊隨其后,年內收益率同樣高達128.25%、127.46%。此外,年內業績超過120%的權益基金還有中銀港股通醫藥混合A/C,相關數據為124.83%、123.86%。
不僅如此,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混合A/C、廣發成長領航一年持有混合A/ C等產品收益率也均超100%。
前述公募業內人士表示,短期來看,公募基金規模增速加快,與最近一段時間市場行情的上漲有關。但長期來看,驅動因素或許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海內外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景和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選擇借道公募基金參與投資;二是公募基金行業本身的發展也日漸成熟,產品供給、系統支持、投研能力、客戶服務等都在進步,會得到更多投資者的認可;三是當前公募基金的普惠屬性也更好地匹配了普通投資者的需求。
對于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該業內人士也坦言:“規模增長僅僅是一個行業數據指標,并不是行業發展的目標,從發揮功能性、堅守人民性的立場來說,還是希望行業機構能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把行業發展的紅利真正轉化為投資者的收益,讓投資者獲得更好的體驗和獲得感,行業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郝彥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