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29日電 (謝婧雯 常濤)“不再僅靠人的經驗運營決策,而是一個能夠自主感知、決策、執行并實現自我進化的生命體。”2025數博會期間,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夏杰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描繪了他對未來智慧企業形態的暢想。
“數聚”是“智啟”的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軟通動力2005年成立于北京,2022年登陸創業板。該公司提供軟件與數字技術服務、計算產品與數字基礎設施、數字能源與智算服務以及國際化服務,已在全球60余個城市布局業務,在北京通州、江蘇無錫建設兩大智能制造基地。
作為擁有二十余年技術背景、親歷軟通動力與華為深度合作歷程的從業者,夏杰認為,在AI時代,數據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減弱,而且增強了。
“沒有高質量的大批數據集輸入,模型訓練都成問題。”夏杰強調了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數據的地位。他提到,有機構預計公開的互聯網數據在2028年左右耗盡,如今很多企業已經開始用合成數據補充訓練。以自動駕駛領域為例,涉及惡劣天氣、特殊路況的異常數據很難實地采集,就需要高質量合成數據補充,以提升系統的安全反應能力。
本屆數博會的主題是“數聚產業動能 智啟發展新篇”。夏杰表示,“數聚”也是“智啟”的基礎,企業的智能化管理中,數據集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是核心關鍵。“如果數據質量差了,模型就會產生幻覺。有‘毒’的數據也會讓模型產生安全和倫理問題,更別提解決推理問題和推動決策。”
此外,夏杰表示,企業實現智能化管理的前提是數字化轉型,其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應當是數據治理。原始數據如若不做有效治理,應用起來始終價值有限。而數據治理的關鍵,在于數據標準化和規范化,提升數據質量,打破“數據孤島”、保證數據安全,確認數據歸屬,實現資產化,給企業帶來價值。
夏杰談到,當下很多企業數據的統計口徑不同,根本無法互通,不利于數據的綜合使用。因此,軟通動力為企業做數據治理時,會先統一指標庫、建立數據字典和主數據體系,再通過清洗、標注形成標準化數據集,再與行業知識圖譜結合。這樣的治理邏輯,已在多個行業落地見效。
企業智能化需找準“小切口”
“很多企業智能化進展并不順利,核心是沒找到合適的切口。”夏杰表示,推動轉型,“大而全”的思路往往難以落地,企業應當鎖定契合自身的業務場景。
他舉例,醫療、金融行業的數據質量通常較高,是理想的智能化切入口。例如,利用計算機視覺(CV)技術開展工業視頻質檢、在金融領域開發反欺詐系統與個人貸款助手,這些場景因數據充足、模型成熟,能快速為企業帶來生產力提升。而傳統礦業等數據積累薄弱的領域,啟動智能化則難度相對較大。
確定合適場景后,夏杰認為,企業需先搭建行業知識庫與行業模型,進而構建行業智能體(Agent)。初期可從知識問答類基礎場景入手,待模式跑通后,再向生產、管理等核心環節延伸。
在企業內部管理層面,AI助手類應用是優質小切口。從軟通動力的實踐來看,
不少小智能體正成為企業的數字員工,甚至完成簡單項目的整體交付。財務助手可自動分析財報與經營數據;編程助手能補全代碼、解析需求;招聘助手則能完成職位發布、簡歷匹配、初篩面試等全流程自動化。
“在財經領域、人力資源、風控等領域,這類應用的普及極大提升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夏杰說。
未來企業或將實現“自我進化”
未來一個真正的智慧企業運營模式將發生哪些變化?
“它可能是一個‘大智能體’,由很多小智能體串起來。”在夏杰看來,以后的智慧企業將成為自身能夠進化的生命體,前端有豐富的感知單元,捕捉客戶、供應鏈、市場的數據,然后完成自動決策、自動執行。
在此模式下,企業運營成本大幅降低。零售行業通過預測模型可以實現按需生產,庫存將因此減少。夏杰認為,“橙子多到吃不完”的情況不再出現,企業的運營效率變高,商業模式將產生非常大的變革。
在這樣的“生命體”中,他指出,重構的不僅是決策模式,員工的工作方式也將發生根本變化。大量不增值的重復例行工作可以剝離給個人助手。碼農有編程助手、測試員有測量助手、銷售員有售賣助手……員工可以聚焦更有價值、創造力的工作。
對企業的客戶而言,夏杰認為感受最明顯的會是“定制化服務”和“柔性化的生產”。智慧企業能夠第一時間感知到用戶的需求,將其個人數據及時傳遞到整個企業核心的生產系統中,以輔助判斷決策。
不過,他也提到,讓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最大的阻力不是技術,而是意識和組織。他坦言,很多企業轉型時,管理層對AI可能不是期望過高就是覺得沒用,員工也擔心AI會搶工作。“所以轉型前一定要‘松土’,上下達成統一的共識。”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謝婧雯:xiejingwe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備1701279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10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513525309 報料郵箱(可文字、音視頻):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